该集刊是由马敏主编,登载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包括专题讨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辅导用书(2025年版)》是中央马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年版)》的配套用书,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辅导用书》的修订版。本书根据课程设置目标、教学需求,紧紧围绕“四个选择”,以问题为导向对各章内容进行修订,力求体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从而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
从19世纪下半叶到清末民初,世界一词从佛教意义上的世(表示时间)和界(表示空间)的组合,变为一个指称超出中国本土、涉及域外的概念,取代天下万国西洋等词。
《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第4辑收录有11篇文章。从整体来看,本书对民国时期各党派、军阀及国民党内部各派系的斗争均有论述,对民国时期青年在时代洪流中的思考、斗争及发展亦有描述,对民国时期大学科系的建立和演进也进行了论述,还对李顿调查团、长江中游的新淤洲地的开垦等进行了研究,涵盖民国时期政治、社会、文化研究的多个侧面,能够提
经纬度丛书·财与兵:中国近代化与晚清政治博弈
青浦老城厢,即指老县城及其周边地区。万历元年(1573年),青浦复县,县治从青龙镇迁移至唐行镇(即后来的城厢镇、青浦镇)。青浦城池面积虽不算大,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县衙、学校与寺院庙宇错落分布,商铺店肆沿街林立,俨然一座景色秀美的江南水城。《青浦老城厢》由原青浦老城厢所在区域今青浦区盈浦街道组织编写。全书从文脉人脉商
蔡云万著《蛰存斋笔记》,不分卷,全书近三百则,广泛记载前朝掌故、民国军事、人物行迹、礼会习俗、诗文箴铭、奇闻异见,内容博杂,其中较有史料价值部分,一是作者久参北洋直军戎幕,得以当事人身份追述民国若干重要史事,可信度较多。二是作者对前清权贵重臣入民国后的情况了解不少,可补史书之阙。三是有关淮扬风土和乡邦史事记载,多可弥补
《汪穰卿笔记》为清末著名报人汪康年所著,乃汪氏弟弟汪诒年在他身后掇拾丛残编订,记载了作者的亲身见闻,是探求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及社会风貌不可多得的材料。全书共分八卷,卷一专载长篇纪事,如江浙绅民回收苏杭甬铁路路权的斗争、上海金融证券风潮、美国庚款兴学等。作者均以亲历亲闻作翔实记述,可补史载阙如。卷二至卷六为杂记,时政史事
本书聚焦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这段历史。这六年间,中国国内由动荡纷争到团结御侮,日本由侵占中国东三省走向全面侵华,美、英、苏等西方大国的对华对日政策不断调整。作者对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历史线索、历史事件与人物做了分镜式描述,从一个更加全面、更为系统的视角,展现了那场恢弘壮阔的全民族抗战到底是如何打
近代日本为满足侵略与殖民需要,长期、系统开展对华情报调查,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包括个人踏访、满铁调查、兴亚院调查、其他机构团体调查等诸多形式。调查活动一直持续到日本战败,留下卷帙浩繁的见闻录、调查报告、统计资料、研究专著等档案文献,客观上为从事晚清民国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及中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