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很早就与汉族有较深程度的接触,因此苗族语言里保存了不少古老的汉语借词,这些汉语借词如苗族本族词一样,在不同支系语言之间形成严密的语音对应关系,并随固有词发生着演变。苗族在发展、分化、变迁的历史过程中,不同支系又与汉族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因此不同支系保存的汉借词又有所不同,这些借词不能在不同支系语言之间形成语音对应关系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语言学专著,汇聚上古汉语词汇,历代学者奉为圭臬。郝懿行参考汉魏五家注,晋郭璞注,唐陆德明音义,宋邢昺疏、郑樵注等前人注疏,广泛征引古籍,以声音贯穿训诂,探求词源,并注重目验考辨名物。
本书分为1-9年级上下册内容。包括:问候、颜色、这就是我、游戏室、食物、爱运动、做游戏、动物和宠物、在农场、时间、大自然、水果、四季、我的房子、计数、穿衣戴帽、职业、这和那等。
本书《彝人论彝:语言·文化·认同》收录了巫达教授多年来研究语言、文化与人类学的精华作品,共计15篇论文。身为彝族人,巫达教授从彝语出发来探讨彝族文化,其中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涉及语音、词源、语法、口语,含大量表格以及彝文、语法结构、汉语的对照分析,文化方面的研究涉及彝族的历史、地理、考古等方面,
书以明代四夷馆编《女真译语》的杂字部分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文学研究方法,对该书所录女真语汇的注音汉字做了读音构拟,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女真译语》所录女真语汇进行亲属语言间的比较和语音描述分析,确定其所代表的明代女真语的语音系统。最后对《女真译语》所载917条女真语汇做了审音勘同和读音构拟,并对《女真译语》所载728个女真字
全书主要分为七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包括字词典的编纂简史、纳西语字词典简介、纳西语字词典研究综述以及开展字词典研究的原因和目的。 第二部分对纳西象形文字字典进行了分析。主要对字词典的分类情况和收字范围进行了分析,得出字词典分类的不同与编纂者的主观因素和东巴文的造字方式有关。 第三部分对字典的释义进行了
本书共十一章:第一章概述佤语相关基础知识,包括支系分布、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等几个方面;第二章和第三章从词类和构词法两个方面,描写了佤语词法;第四章至第十章从结构、成分、语序、句类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佤语句法;第十一章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对佤语布饶方言、阿佤方言和佤方言进行了比较。
本书是白庚胜先生在日本学者桥本万太郎编著的《纳西语料》基础上重新收集、整理语料而成,包括词汇和句式两部分,还附加“汉语拼音索引”“英语索引”。书稿内容以中文、英文、国际音标三列对照的形式呈现,收集纳西族的自然现象、动植物、服饰、建筑、家具、商业、交通、习俗等常用词汇,动词、副词、介词、连词等词类,另外还有132个比较有
《汉语方言调查基础知识·莲山摆彝语文初探》体现了邢先生在方言调查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田野实践的成果。前者是邢先生“汉语方言调查”课程的讲义,着重介绍了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基础知识,既便于教学参考,也可以作为语言调查的入门书;后者(与罗常培合著)记录了云南莲山傣语的语音系统,书中将老傣文与国际音标对照列出,并且对傣语的词汇、语
《标话口头文化研究》是一部语言学研究专著。本书内容有八个部分,语料均配有录音录像。第-章为引言,为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等背景介绍。第二章出嫁歌。第三章哭丧歌。第四章山歌。第五章故事。第六章其他。第七章为结语。最后是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