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识别技术》分为绪论和七个项目。绪论,介绍课程学习意义、学科研究发展概况及学习方法;项目一为药用植物识别基础,介绍植物显微识别基本操作技能;项目二为植物分类基础知识,介绍植物分类、命名基本方法及植物检索表使用等;项目三为药用植物的细胞及组织,介绍植物细胞的组成及组织的类型与功能;项目四为药用植物器官的识别,介绍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真菌,是地球上一类独特而神秘的生物。它们是一个庞大的生物界,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一起构成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树木采伐、气候变化以及过度人类活动等因素都对大型真菌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不可逆
与动物的明显复杂性相比,植物一目了然,形态似乎相对简单。但这种简单性是欺骗性的:我们周围的植物是数千年令人难以置信的进化适应的结果,这些适应使它们能够在剧烈变化的条件和非常特殊的生态位中生存和茁壮成长。然而,这种创新大部分是肉眼看不见的。 有了植物王国的奇迹,肉眼就能得到令人难忘的提升。这本华丽的书是科学与艺术之间的
本书是高职高专院校植物与植物生产类专业基础课教材,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标要求编写。本教材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编写,在编写前我们对相关植物生产类企业进行了调研,了解了植物与植物分类课程对应岗位对学生识别植物的能力要求,并根据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强化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
基于在赤道东印度洋、阿拉伯海、赤道西印度洋、马达加斯加海域等调查观测所获约500份网采样品和近2000份采水样品,作者整理归纳了其中的显微实物照片6000多张,编纂形成《热带印度洋浮游甲藻的物种多样性》和《热带印度洋浮游硅藻的物种多样性》,本册为《热带印度洋浮游硅藻的物种多样性》。本册收录了硅藻约246种,均详细描写了
基于在赤道东印度洋、阿拉伯海、赤道西印度洋、马达加斯加海域等调查观测所获约500份网采样品和近2000份采水样品,作者整理归纳了其中的显微实物照片6000多张,编纂形成《热带印度洋浮游甲藻的物种多样性》和《热带印度洋浮游硅藻的物种多样性》,本册为《热带印度洋浮游甲藻的物种多样性》。本册收录了甲藻约362种,均详细描写了
本书研究三种供试植物对水中氟化物的去除效率及机理,并探究克隆植物富集水中污染物的特性变化及富集规律,这对揭示克隆植物抵御有毒物胁迫时的植物生理变化及富集特性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书由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应用研究所曹伟研究员担任第一主编,总体论述了我国东北地区全部野生的维管束植物科级、属级和种级的分布区类型,包括各个类型和亚型的含义分布范围及所包含植物的种类,并逐一述及每种植物的分布区类型以及在中国东北各植物区内的分布情况。丰富了原有东北植物分布较为单一的类型,从科属种三级全面反映。
本书包括神农架国家公园自然资源概况、兰科植物简介、神农架国家公园兰科植物分布和特点、神农架国家公园兰科植物分布、神农架国家公园兰科植物种类、香荚兰亚科、肉果兰属、毛萼山珊瑚、朱兰属、朱兰、杓兰亚科、杓兰属、对叶杓兰、毛瓣杓兰、华西杓兰、大叶杓兰、黄花杓兰、毛杓兰等内容。
本书主要研究了山新杨的NAC转录因子PdbNAC17的表达模式、在盐胁迫及次生细胞壁形成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第1章介绍了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及植物响应盐胁迫的机制;第2章研究了PdbNAC17转录因子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和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第3章通过构建PdbNAC17基因的过表达和敲除载体,研究该基因在山新杨耐盐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