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内外两篇。内篇,围绕《大学》宗旨论,即《大学》作为宋明理学发论立教的主要依据来展开沦述。以朱子之格物、阳明之致知、蕺山之诚意、船山之正心为线索,展现各自本宗以立论的基本结构体系,四者之间的关联转进,集中刻画出宋明理学范式演进之大势。宋明理学格、致、诚、正的理论范式逐层内转、螺旋展开的衍变趋向,除思想主导的原因之
漫画趣读孟子 扫码听音频全彩漫画版1-6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故事书
《道德经》帛书本与世传本代表王弼本(因其流通最广,故称流通本),差异多达两百余处,很多差异导致经义完全相反。究竟孰是老子原本,孰是被后人窜改或者传抄错漏?读者往往难于抉择。 本书将两个版本经文逐一比对,并从义理上进行深入详细解析,以助于读者做出正确抉择。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它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编纂而成。本书包涵正文、注释、译文、说解四部分,在当今所有的《论语》著作中,其释义的忠实性是最高的。幺峻洲老先生名气虽微,但功底深厚又多所借鉴,每则释义深入浅出、前后关联,把当时说
《周易大传今注》是高亨先生解读易传的一部专著,卷前有《周易大传通说》,包括《周易大传》概述和《易传》象数说释例两篇,主体为易传今注,包括附着于六十四卦的彖传、象传、文言传,以及卷后的系辞传、序卦传、说卦传和杂卦传。
本书分为“道经”“德经”两篇,思想深邃,说理透彻,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之王”,为道家的代表作,《道德经》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本书以讲义的形式,从体时位方法系统入德位法则来释易,立德学释《周易》七十五讲。本书围绕德性(十德系统)提出宗性说,形成了从道之体全德之性、从象之宗溯理之源、从法之序正易之用为特点的宗性易学流派。上卷以“从象数理归德位、从全大体言治理、从演法则定程式”为结构,从明易道法则和据法则言治理两大体系来解读《周易》达至理入大乘之
本书分为六讲,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思想视域和发问方式的转变,儒家仁爱领悟的思想内涵及其运作机制,儒家仁体论、工夫论和境界论等问题层面的新开拓,是中国哲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代表作者站在儒家立场,对未来中国现代性图景的一种全方位思考。它从多元现代性视野入手,探讨了儒学与法治、民主、市民社会以及未来中国文化理想之间的关系等重要课题,其中借鉴了文化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本书试图说明:中国文化的习性决定了,未来中国的现代性适合于走一条伦理本位、文化精英
《古经解钩沉》是清代学者余萧客的代表作,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这是一部专门搜集和整理唐以前经籍训诂的学术巨著,内容涵盖了《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孝经》《论语》《孟子》以及《尔雅》等儒家经典,对于保存和传承古代经学具有重要意义。全书共三十卷,由于《叙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