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以降,著作体例与述学文体的巨大变更,使得现代中国的人文学者步履艰难。从当初的“拿来主义”,到今日的“与世界接轨”,在20世纪中国学界,占主导地位的声音是以“科学”取代“夸饰”。著述的不严谨乃至抄袭成风,确实是中国学界的痼疾,可这并不能掩盖问题的另一面,即人文学本身带有很强的修辞意味。谈论人文学的修辞学,不妨先从述学
本书初版于1998年,2003年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0年再版,本次改为精装出版。除了“新版序”外,其他内容未做改动。 本书选择以清末民初三十年间的社会与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代表的"晚清"与"五四"两代学人的文化理想、学术思路、治学方法以及文化心态的描述,展现中国现代学术
本书是对建国以来至1999年五十年间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全面回顾与反思。作者对此五十年间的事件、著述、文章、讨论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发掘出许多过去不为人们所知的材料,较为完整地呈现出了1949年以来大陆中国哲学研究的历史进程,可谓中国哲学史学史的鸿篇巨制。
梁漱溟(1893—1988)是现代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发表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他坚持独立思考,特立独行,表里如一。人们在服膺他的思想的同时,尤为钦佩他的人格。 梁先生曾经说过:“我一生受两大问题的支配:一个是中国问题,再一个是人生问题。我一生几十年在这两大问题支配下而思想而活动。
本书稿为国学大师、新儒家开山鼻祖,我国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先生的人物传记。全书记叙了传主从童年到晚年传奇的一生,以及以佛教唯识学重建儒家形而上道德本体,开创现代新儒家学派的奋斗历程。熊十力的学说在哲学界自成一体,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最具原创力和影响力的哲学家;其人品,传主虽是一介文人,但性格刚烈,卓然自立,爱国
《社约物与人:论人自由自己的约束》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哲学、人学原理与中国传统文明的深度融合,构建社约物之论,提出了“人活明己,社约生息;和而不同,社约共赢”的开明利己社约思想;构建了“个人-家-企-国-人类”“修-齐-营-治-平”的社约系统人观点,本书对于中国传统文明与现时代融合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本书收录了《孙中山:三民主义及“五权宪法”的影响》《梁启超:“善变”与新儒学的发端》《邓演达:脱掉这张老虎皮,毕竟是书生》《陈寅恪:广陵散于今绝矣》《韩素音:坚持“一己民族的历史”》等文章。
本书共22章,内容包括:千年南学泰斗陈寅恪、珠江学派大儒饶宗颐、南方哲学学者群、南方古文字学与岭南书法学者群、南方语言学学者群、南方古典文学与文体学学者群等。
本书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绪论”包括“论文的选题意义”、“现有研究成果述评”和“论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正文部分共六章:第一章“中西历史上的‘本体’与‘情感论’”、第二章“李泽厚‘情本体论’的形成”、第三章“李泽厚‘情本体论’的内涵”、第四章“‘情本体论’的学科定位与实践展开”、第五章“‘情本体’与Being的
方东美(1899年2月-1977年7月),安徽桐城人(今安徽省枞阳县人)。曾用笔名方东英。现代著名哲学家,一代哲学宗师,杰出的爱国诗人,被誉为中国现代哲学思想史上的“东方诗哲”、新儒学八大家之一。192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哲学系(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1921年赴美留学,获威斯康星大学硕士学位。方东美一生以弘扬中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