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课、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混合式一流课程“唐诗宋词精读”的配套教材,亦可为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专业中文方向学生使用。在内容上,本书以唐诗宋词的流变史作为框架,选取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词人的经典作品进行专题解读,探寻其创作脉理。在结构上,主要以历史时段为线索,呈现诗词流变分期与派别,进而呈现诗人、词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FZWB077)。本书透过笼罩宋代诗坛并影响后世深远的几大文艺课题,抉发其中蕴含的文艺理念及创作技巧,以作品结合美学和文学史的演进,综合而全面地探讨宋代诗学之深度内涵。本书以诠释关键课题为“经”,以解析作品与文艺思想的内容为“纬”,从作品解读开始,深度解析作用于其间的创作手
书“艺术与设计学科博士文丛”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科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是艺术设计院校加强学科建设、增进学术积累、提升内涵品质、传承文脉赓续的重要举措。书稿探究的是一部成书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红学论著《红楼梦论稿》。作者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熏陶,以坚实的理论根基为前提,将唯物史观的社会-历史
古人所谓“七古”,除了真正的七古诗外,还笼统地包含了七言转韵律体、七言一韵新体、七言拗体三大类。有鉴于此,本书特将以上四类研究对象合称为“传统七古”,而有别于“真正的七古”。本书大量运用统计分析和罗列举证两种方法,对传统七古的体制及其演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观照,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考察每一种体制要素的分类、发
本书以1981年至2020年间作家王安忆在法语世界的翻译和接受情况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文学和接受理论的研究视角,分析新时期以来王安忆作品走向法语世界的完整轨迹。本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梳理四十年间中法两国围绕王安忆展开的一系列译事活动,讨论出发语文化主动输出与目的语文化主动发掘两种模式下,译介行为的不同形态和得失区别,
该选题是唐诗鉴赏普及读物。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作者瀚海拾珍,选取唐代大诗人的名篇佳作,进行文本细读,将唐诗与唐人生活结合起来品读诗作,并对当代名家解读唐诗的著作悉心品评。作者品诗善于由小见大,既细致入微,又能收放自如,宏通阔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经典,需要对经典的阐释,也需要学习阐释经典的方法。深厚的文史
杂传,又称别传、杂传记、传记等,因《隋书·经籍志》首录而得名。汉魏六朝杂传,即汉魏六朝时期正史以外、与列传相类之传人篇什,古人多目之为不经之谈,但后世演化为小说、传奇、志怪等,具有文学、史学的双重价值。本书作者熊明竭十余年之力,从各种古籍中辑录西汉之始(前206年)至隋亡(618年)之间的杂传四百余种,主要依据作者或传
赋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体裁之一,产生于战国时代后期,盛行于汉朝。二千多年来备受文人学士和人民大众的喜爱。但由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唐宋后逐渐式微。为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作者满怀热情,广搜博采,编著了《读赋谈赋》这部文学理论读物,供各个层面的古典文学爱好者学习和参考。本书从八个方面,全面而系统地介
《浙东唐诗编年史长编》,重点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按照时间流程,全面考证浙东的现存唐诗。举凡唐代诗人在浙东留下的诗歌或涉及浙东的诗歌,都根据史料尽可能地加以编年,成为有唐一代浙东越州唐诗编年的集大成著作。第二,较为全面地梳理与现存浙东唐诗相关的诗人生平、行迹和交往。将其纳入每一年与每一篇的叙事之下,以体现唐五代三百
书稿为王学泰关于《水浒传》的研究专著。《水浒江湖: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另一条线索》以独特的视角对中国社会进行了解读,剖析了宋元时期“水浒”中存疑之处、“水浒”的呈现方式、《水浒传》的成书、《水浒传》的主题、《水浒传》的思想倾向与创新等,并对《水浒传》中的各种人物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解读:成功的江湖领袖——宋江,江湖中的中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