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郢都纪南城是目前发现的我国南方地区面积最大、古城垣保存状况最为完好的楚国都城遗址。春秋战国时期,在长达411年时间中,楚人以纪南城为都城,成功跻身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列,不仅成就了辉煌的霸业,也创造了可与古希腊文化相媲美的灿烂文明。纪南城遗址以其规模宏大的城垣遗迹,丰富的地下文化遗存,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秘色瓷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越窑青瓷中的特制瓷器,中国古代越州名窑(今浙江一带)中心窑场位于浙江上林湖后司岙。据文献记载,相传五代时吴越国王钱缪命令烧造瓷器专供钱氏宫廷所用,并入贡中原朝廷,庶民不得使用,故称越窑瓷为“秘色瓷”。关于“秘色”究竟指何种颜色,以前人们对此众说纷纭。一九八七年四月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扶风县法门寺塔
敦煌学是世界显学,其文献具有重大的历史、考古、艺术和社会价值。除了分藏英、法、俄国国家图书馆以及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四大收藏地,散藏世界和国内各收藏机构的敦煌文献也相继披露。但各地敦煌文献,或无完整的全彩图版公布,或仅有目录和叙录,为推动新时代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适应新时代的敦煌学研究,全面整理出版敦煌文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
梁上椿,字西樵,又称岩窟梁氏,山西定襄县人,所著《岩窟吉金图录》是继《岩窟藏镜》后又一重要青铜器著作,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彝器篇,共收录器物66件,下卷为兵器、车马器、杂器卷,共收录器物76件。梁上椿编辑《岩窟吉金图录》的初衷是有感于中国青铜研究仍注重商周葬器,“对于兵器、车马器、杂器则仍缺”,希望有学者能进行“兼收
此次影印出版的《岩窟藏镜》是山西博物院藏的民国时期出版的古代铜镜研究集大成之学术著作,也是国内第一部科学研究铜镜的专著。该书一函六册线装,分四集。第一集为先汉式镜,第二集为汉式镜,第三集为隋唐式镜,第四集为宋金元明清诸镜。全书共收录历代铜镜624面,梁上椿将每面铜镜都标注了出土地点、尺寸、重量、锈蚀痕迹、完残状况,对其
本书是以贵州8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蓝本的漫画。本书以历史时间为顺序,以遗址典型特征及典型文物为着笔点进行描绘,以生动接地气的语言、贴近目标读者的漫画风格,向读者勾勒出贵州历史脉络。具体内容划分为四个板块,分别聚焦远古时期的贵州,包含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盘县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清宫设立玻璃厂。清宫玻璃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宫廷工艺技术和审美的重要代表作品。进入19世纪,造办处玻璃厂(玻璃作)的生产规模出现了明显的缩减,玻璃制作遵循历朝的定例,创新较少,管理也趋于程序化,玻璃厂(玻璃作)制作的活计实则已经成为维持宫廷生活
《西南文物考古(第三辑)》是由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写的文物考古类学术著作。本书收录考古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13篇,内容涉及考古发现、巴蜀文化研究、西南民族考古、聚落考古、山地考古、科技考古等多个方面。本书对西南地区的前沿考古工作进行了介绍和总结,收录有四川乐至县睏佛寺摩崖造像、重庆潼南区万佛岩
晋阳地处中原农业文明与北方草原文明交汇区,既是民族融合之地,也是文明互动的前沿。晋阳曾作为东魏“霸府”、北齐“别都”,由一个军事重镇变为锦绣都会。其后,武则天又置“北都”于此。《霸府名都——太原市博物馆藏北朝隋唐文物展展品图录》分为巍巍雄镇、惊世古冢、锦绣古都三个部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北朝至唐代太原出土的文物,包括陶器
巴蜀文化承载着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绘画作为人类表达情感和记录历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巴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书开篇分析了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历史底蕴,并从多个视角梳理了巴蜀文化的精髓;接着阐述了巴蜀地区在绘画艺术领域的发展脉络,展示了巴蜀绘画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