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新型波形叠加地震定位方法及其多尺度应用效果,主要包括波形叠加定位的方法原理、性能评价和优化及其多尺度应用案例。全书分为6章:第1章介绍地震定位的研究意义和现状;第2章阐述了波形叠加定位方法的兴起及其基本原理;第3章介绍了针对波形叠加方法的性能评价和优化;第4章介绍了利用随机性优化算法提升震源成像效率的方法;第
本书内容讲述:开发干热岩需要建立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GeothermalSystem,EGS),其核心是向储层施工钻井并压裂形成一定规模的裂缝网络,构建注入井和生产井的循环回路来提取热能发电。水力压裂是决定热储规模与换热效率的关键。著者结合国内外干热岩压裂的研究现状,基于我国首例成功实施的干热岩水力压裂工程
本书利用不同时空尺度重力异常资料,结合固体地球物理、流变学等成果,研究该区域密度结构与孕震环境,包括:对青藏高原地区密度进行重力反演;基于多源重力资料,恢复区域重力场,反演获取三维密度结构,定量解释区域构造形变特征;对多期地震重力数据进行反演,获取时变密度扰动,对区域密度时空变化进行定性分析。以重力学研究为基础,以观测
本书通过基于力学模型的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价方法,提出综合考虑边坡坡向、地震动脉冲效应等的地震滑坡危险源辨识方法,并采用数值模拟、模型试验等手段探讨地震滑坡启程及运动机理,全方位对地震滑坡进行灾害评估。本书通过开展理论推导、数据统计、计算分析、数值模拟、模型试验等研究工作,辨识出区域内地震滑坡高危险性边坡,并分析这些边坡在
本书在介绍可控震源相关原理基础上,完整阐述高效地震采集施工方法、扫描参数设计和信号设计方法,简要描述了几种高效采集技术及其配套施工技术;结合自主研发的MassSeisQCV2.0软件,系统论述可控震源采集现场质控技术;并通过大量丰富的采集实例,说明可控震源技术在中国石化地震采集工程中的一些典型应用。本书创新提出了宽频信
本书围绕国家网络安全相关要求,结合地震行业业务需求与安全现状,针对网络安全风险防护、等级保护合规建设、日常办公安全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解决,普遍提升地震行业广大职工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规范网络安全建设、运行、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
模拟地震资料抢救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包括:质量管理规划:识别项目及其可交付成果的质量要求、标准,并书面描述项目符合质量要求、标准的证明。质量管理实施:把组织的质量政策用于项目,并将质量管理计划转化为可执行的质量活动。质量控制评价:为了评估绩效、监督和记录质量管理活动的执行结果,确保项目成果完整、正确。
该书是云南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系列成果之一,也是多年来云南防震减灾救灾实践经验的总结。全书分为3章,时间跨度从1949年到2021年,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1949—2021年云南中强地震活动概况、地震灾害及其损失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并以县域尺度进行历史地震灾害损失程度划分。第二部分收编了1949—1991年42年
本书以实例说明了地震资料解释的方法及详细操作方式,让读者了解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过程,建立相关勘探区的构造解释模式并积累解释经验。另外,由于各个区域的地震资料解释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一些区块的解释结果不可靠或出现失误,造成了较大的勘探及经济损失,本书旨在提高相关解释人员的解释水平而出版。书稿对原理阐述相对较少,主要偏向
《地震地质学》是基于全球震例的详细调查研究,侧重介绍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汇集了地震地质学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地震的成因机理及效应,地震发生与断裂活动之间的关系,各类相关研究技术方法等,及如何减轻地震灾害等。该书的章节包括:“地震震源地质”,“构造动力学”,“构造地貌”,“地震危险性性评价”等篇章,充分考虑可读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