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丁国旗主编的一本论文集,连续出版物,每年2期。本期内容分为五个板块: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文学基本理论研究、公共阐释专论、新作速递等,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谋求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阔步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进程》主要分析了建党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四次高潮,对每一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潮予以教育过程的要素梳理,并在横向和纵向对比中,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写于1873年~1883年,于1925年首次出版。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创立了辩证自然观,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本读本介绍了恩格斯撰写《自然辩证法》的历史背景、写作过程、主要内容,以及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原著演变为独立的学科、并在世界上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发展过程。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之作,它是马克思借用哲学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典范。该书稿是面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文本世界,力图回到马克思的言说语境中去把握我们常见的社会经济范畴,继而深掘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具体说来,该书稿旨在通过对分工、商品、货币、劳动和资本等范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完成以
本书重点讲解三个问题:一、对异化概念产生的思想史进行梳理,弄清异化概念的内涵;二、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得出异化劳动的根源;三、异化劳动如何才能得到扬弃。通过对共产主义基本原理的分析,通过对扬弃概念的解读,得出异化劳动扬弃的根本途径。
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等。
本书共分为八个专题,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商品: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货币:有它能使鬼推磨”“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资本积累:膨胀的欲望”“资本流通:让金钱动起来”等。
本书采用史论结合的叙述方法,着力考察19世纪末至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点著作,力图全面、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风貌。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