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分为三篇:上篇介绍唐代科场习俗与进士风尚,中篇介绍进士宴集与题名活动,下篇讲述落第举子的生活。每篇又分为数节,一节一个知识点,独立成章。篇章划分清晰,以全新的角度对大家较为熟识的历史进行更深层的研究,并提供确切的注释。细节上的补充和和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为唐代科举研究赋予了新的观察视角。
明儒丘濬是15世纪冠绝一时的名臣兼学者,他学识渊博,著述丰硕,且“尤熟国家典故”,其代表作《大学衍义补》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法思想,值得后人深挖细琢用心发掘。本书是为当代人而做的“《大学衍义补》之衍义”,也是对传统中国法思想体系之原貌和全貌的一次有益探索。丘濬的法思想遵循着独特的内在理路,他立足现实的君主制,以儒家内圣外王
本书以南宋时代士大夫的仕宦、文学交流、人际交往为中心议题,讨论他们的文学作品及人际关系中所反映出的士人的文化生活、南宋一朝之政治发展和社会文化。全书主题分作三编,“议题编”两篇文章讨论南宋政局与社会文化之关系,“研究编”六篇文章,以楼钥、刘宰等为例讨论士人文化互动与人际网络的构建,“评述编”是作者对近年来宋代政治、社会
鲁迅说过,中国在外寇入侵前,往往内部有人先拿起铁扫帚,打扫干净;又说:“自有历史以来,中国人是一向被同族和异族屠戮……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毒,也都身受过,每一考查,真教人觉得不像活在人间。”在很大程度上,明末的历史,正是一些人挥舞铁扫帚,“教人觉得不像活在人间”的历史。如若不信,请看杜婉言女士写的这本《失衡:明代宦官与党
本书主要利用民国荣县档案,重建了国民政府在县地方自治未完成之前,为协助政府,促进县政兴革而特设的临时参议会所深度介入的监察粮政、个案监督、弹劾行政长官等历史事件,展示县级临时参议会如何脱离国民政府为其设定的“循法预政”轨道,由“表达民意”到“问责政府”的自然转换,并尝试讨论基层社会微观权力的转移与基层治理模式的转变等问
2017年7月9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召集举行了主题为“覆水不收:科举停废百年再思”的学术工作坊,与会者多是活跃在相关问题研究第一线的青年学者,而且来自历史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不同的学科,他们运用档案、报纸、诗文集、日记、书信、课卷、试卷、新式教科书、考试用书等多种材料,从各个方向切入,围绕会议主题展开讨论。这一辑《近代
全书从及笈、谈婚论嫁开始谈起,乃至生育、衰老、死去……缓缓展现一个唐代女子的一生,旨在对唐代妇女的生活作多方位的观察,丰富人们对唐代社会的理解。着重阐述了以下几个方面:唐代规范性观念对妇女生活的界定;妇女生活与唐代政治、社会、经济制度的关系;唐代妇女的自我标识以及影响她们角色认同的因素;唐代妇女生活与唐代社会变迁的互动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是先生研究中国中古史的杰作,对有唐一代政治史作了最精辟的论述,博大处浩浩乎无涯际,综观全史,上溯西晋、南北朝与隋世,下讫唐以后之变化。而此浩无涯际的宏观之学,全从先生精深独到的细微处见精神,以小而见大也。
《宋代职官通考》是“宋学”资深专家李之亮教授耗时二十余年编撰的一部大型工具书,全书共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宋代京朝官通考》,较为详尽地记录了上起宰相、下至在朝廷供职的主要官员任免去留实况,第二部分为《宋代路分官通考》,编排辑录了两宋时期设在中央之下、州郡之上的各路分官员及类路分官员(如发运司、提举市舶司、提点
本书深入分析了隋唐的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等各种纷繁复杂的制度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