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讨论的是“法律正当性(legitimacyoflaw)”问题,这里的“法律”,指的是制定法或实证法,“法律正当性”要回答的问题包括:(1)制定法或实证法为什么具有法效力?(2)制定法或实证法为什么具有权威?(3)人们为什么应该服从制定法或实证法?(4)什么情况下,制定法或实证法将丧失法效力,不再是法?这些问题是相互
《法治论坛》由广州市法学会主办,结合当前法治建设的实践开展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探讨法治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为推进法治建设提供法学理论和法律对策支持。
法律到底是什么?本书在介绍20世纪英美法理学的各种理论的同时,带领读者进行批判阅读,从理由层面上对各理论进行追寻与辩驳,进行深层次地交往与对话,让不同的学理根据呈现、交流,让读者的批判阅读在这一层面上展开、深入。本书走入英美法理学的语境,引用大量法理学理论及案例,分别探讨了实际存在的法律命令、行动中的法律、解释性质的法
西方有哪些代表性法律思想?西方法律思想有何魅力?本书系统梳理了西方法律思想,堪称西方法律思想百科全书。本书以问题思路作为线索,来讨论西方法律思想的演变,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时常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展开自己的某些讨论,进而具有一些整体理论分析的色彩,使读者可以较为深入,并且以中国的学术理解方式来理解西方法律思想。本书在尽可能多
经济学和法律有什么关系呢?假设立法者提议持枪抢劫犯必须判死刑。媒体社论强烈支持对犯罪采取强硬手段;律师提出异议,认为这种惩罚太残酷;法学家则在思考这个议案的公平正义问题。而经济学家则发现,持枪抢劫的判罚跟谋杀的判罚一样,会鼓励抢劫犯杀掉被害人。经济学这种直达问题本质的能力,使得它不仅适用于解释法律,还有助于法律的制定。
本书设罗马法原始文献摘要、理论研究、法学教义、学说争鸣、域外立法信息五个栏目,收录了《罗马法原始文献中有关抵销的部分内容摘要》《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补偿和威慑力》《论知识产权法总则对法安定性的保障》等文章。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法律人类学发展,促进法律人类学研究经验的交流,不断繁荣中国的法律人类学研究,加强对外交流,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和国家民委、民政部的支持指导下,国内热心于法律人类学研究的一批学者于2011年成立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法律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并从当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法律人类学高级论坛,到2016年底
本书以中国传统法律中的家与户为研究对象,从学术史的角度,梳理近百年来关于家户法律传统的研究成果,总结其中的学术发展脉络与趋势。本书所选取的十余篇研究成果,分别在属于他们的年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基本反映出学界在不同的时空语境下对于家户法律传统的研究旨趣。当前,我国的民法典正在编纂进程之中,梳理家户法律传统研究的百年学
本书为连续出版物,本卷为第5卷。本书精选法学界关于法律修辞学的核心论文,并按照主题的不同分五个部分进行论述,*部分为法律修辞的哲学基础;第二部分为法律修辞的前言论说;第三部分为法律解释与部门法解释;第四部分为法律思想与法律文化,第五部分为域外法苑。全书从理论研究、司法实务等不同的层面对法律修辞学进行了研究,是法学类研究
《法律文化论丛(第10辑)》主要收录法律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凡有关法律方面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研究作品皆在刊载范围内,尤以精神文化中的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为主。本论丛力求汇集所有研究古今中外法律文化的成果,并倡导今古相参、中西互证,秉承着视角新、话题新、观点新的宗旨,力争为读者提供*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