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涉及安民、道源、虚用、成象、韬光、易性、运夷、能为、用无、检欲、厌耻、赞玄等共三十七章。
本书是一部有关《论语》解读的作品。作者传承恩师张岱年先生倡导综合创新的理念,本书以马克思唯物辩证观及儒家告往知来方法论,深究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学说关于社会与人的身心发展共进的整体观以及中华上古三千年文化一贯性等方面之理论,从而在人类文明长河中,在世界政治大舞台上,检视儒家思想在道统传承、仁学创新、精神抒困、治世安邦等方面
本书为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全书大致分五部分,成书时期不同,大多采用问答、语录形式。《墨子》内容涉及伦理学、政治、名学、认识论、逻辑学、法学、经济、教育、工程技术、军事学等方面,是中国思想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
本书结合现有史料、考古材料、口述史、地方志,再运用社会学、民俗学、逻辑学等的观点,对子夏与西河的历史记载和传说进行梳理,子夏前期办学有小学、有大学,以教育为主;后期办学以传教、辅政为主。子夏游教的地方甚多,包括今天的河津、芮城、洛阳等地,为当地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使得在春秋战国之际魏国获得率先发展。子夏所创办的西河学派
本书讲透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真功夫、大智慧,并融会贯通于日常生活。
中国传统政治的核心概念是“民本”,近代以来又学习、接受了西方的民主观念,二者关系如何?一直是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海外学者围绕此问题也发表了大量成果。本书收录了海外学者关于民本与民主的代表性成果,反映了海外学者的主要观点。本书对于了解西方伦理思想发展的最新动态,融合民本与民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老子《道德经》以凝练至简的语言、玄妙空灵的风格、正言若反的方式,揭示了宇宙、社会、人生的客观规律和基本法则,旨在劝诫世人止息向外求取之妄念,探索内在世界的奥秘,进而发现自己的真实本性。本书立足历代名家注释,融入自身人生体悟,以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阐发《道德经》中的幽微义理,有助于读者走进老子的思想世界,探寻生命的真实意
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论语》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14]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