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姚氏学》为清代学者姚配中的重要著作。姚配中博览群经,以汉经师之学为己志,而尤为关注《易》学。在《易经》诸解中,又以为郑玄《易》注最优。于是他以郑注为主,参以汉魏经师诸说,间下己意,疏通诸家,终成《周易姚氏学》十六卷。其书虽主郑氏《易》注,但不立门户之见,能成一家之言,是阐释《易经》的重要著作,也是分析清代《易》学
《孟子新注新译》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考证了《孟子》中210例古今众说纷纭的疑难词句,并给出确切的解释。为惠及广大读者,考证以译注形式呈现下里巴人的形式,阳春白雪的内容。书中考证方法之主要者,仍是杨树达先生所谓审句例在浩如烟海的同时代文献中网罗类似结构的词句,予以归纳模拟。以最博最精著称的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释读古书的名篇
《论语全解》十卷,宋陈祥道撰。陈祥道的《论语全解》成书于北宋神宗年间,是王安石新学现仅存的一部《论语》学著作,同时也是用王安石新学注解《论语》的集成之作,体现了王学注重性命义理的解经特点。陈祥道为王安石高弟。其《论语全解》不仅涉及道体之论,注重性命之说,以未发已发释性情,还注重主体的修养,阐发穷理尽性之说;同时也存在着
老子思维
本书立足于先秦传世文献,并以此为研究的主体对象,打通出土简帛文献与中国历代相关古籍,特别是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的相关材料与观点,适度关注西方哲学的相关论述,筚路蓝缕。作者特别重视文字的甄别、概念的辨析,以及思想和学派的比较、贯通,把哲学与文字学、训诂学、校雠学、历史学结合起来,步步为营,推进和展开本书的结构,使先秦儒家性
本书收录了《<仪礼·士冠礼>的仪式程序及其思想》《司马光对古代丧礼的损益》《对韩国道教史上的青词的哲学考察》《道教“罗天大醮”考论》《皇帝与宗师——从敕书与奏文的形式来看》等文章,探讨了中国和日本、韩国的传统文化与礼仪的相关历史及文化。
《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其丰富内涵之一在于对数的运用。我们看到的象,后面一定有数,这是万事万物生存、发展及灭亡的规律。《易经》所阐述的“数”,至少包含算术、数学、定数三个方面。为了将《易经》与数的关系讲得更加通俗易懂,本书在解说最基本的数字之后,再从易数与成语、易数与建筑、易数与节气、易数与棋牌、易数与三十六计五个方面
本书系《《论语》漫话》下册,全书逐句讲透《论语》原意,以当时的历史背景为依托,联系当今切身相关的实例,以亲切幽默的口吻,配以幽默插图,对《论语》全文进行故事性的讲解。对于部分重点字词从汉字源流的角度加以诠释,使读者无比畅通读懂经典,切身体会2500年来中国人得以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箴言。全书共计10篇,按照《论语》
本书系《《论语》漫话》上册,全书逐句讲透《论语》原意,以当时的历史背景为依托,联系当今切身相关的实例,以亲切幽默的口吻,配以幽默插图,对《论语》全文进行故事性的讲解。对于部分重点字词从汉字源流的角度加以诠释,使读者无比畅通读懂经典,切身体会2500年来中国人得以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箴言。全书共计12篇,前两篇分别讲
本书采用现存最早的版本康熙十九年《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校以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内容包括《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十卷、《孟子》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