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晨的这本《黄河纪事》,与其说是用键盘打出来的,不如说是用脚走出来的,是蘸着汗水和泪水写出来的。我们见过几个以万里行、十年行等为主题的采访活动,实际上未必真的走了那么远,未必坚持了那么久。永晨发起的“黄河十年行”,真的整整走了十年。从源头到入海口,每一曲、每一弯,每一个重要断面,都留下了永晨的足迹。十年间,有好几位志同
《先行者》讲述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四川省上下联动、凝心聚力,涌现出一批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事迹突出的先进典型。通过对2019年、2020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奖获得者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通过描写生动感人故事的纪实散文创作,展示扶贫人和致富带头人顽强的奋斗精神,以文学的形式记录攻坚历史,以文化的感召力服务脱贫攻坚,
20世纪初,普氏原羚曾广泛分布在内蒙古、青海、宁夏和甘肃等地。但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这一珍贵动物目前仅存在于青海湖周边地区,到1999年仅存300余只,比大熊猫数量还要少。1997年11月下旬,葛玉修拍摄到野生普氏原羚照片,成为*个拍摄到该物种的人。在了解到这一物种濒危的情况后,他不断四处奔波游说,唤起了社会各界对其生
本书为一部纪实文学著作。作者紧紧围绕文学巨匠路遥的大学生活,用细腻的笔法,生动地记录了他的成长背景与成长经历,特别是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包括路遥在大学时代的生活、学习、爱情及其对于路遥成长的影响。本书真实、客观、生动、多维度反映路遥的大学时代,从生活学习层面和思想精神层面,全方位、立体展现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路遥形象。本书
本书是一部有关中国足球的采访报道精选集,作者为有着十数年从业经验的《足球》报原记者白国华,全书共收入作者的28篇文章,共计20余万字,全书共分为4个部分,即“职业圈众生相”“足球烟火气”“足球城记”“中国足球,在路上”。2002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白国华进入《足球》报工作,是中国首屈一指的一线足球记者,尤其擅长深
本书以1~30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原文为分析对象,加之评析文章。评析文章联系当时新闻传播的实际需要和新闻采写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获奖作品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新闻写作的基础理论知识、探讨各种题材新闻写作技法与技巧,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针对性、指导性、权威性。本书为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宣传、如何打造好新闻等提供了翔实又生动
该书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鸿自创的“晨曦体”为载体,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凡人英雄表现出的大爱故事,以每篇400字左右的小短文表现出来,用“微言大义”礼赞抗疫人民战争中的凡人英雄。全书凸显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的“江城至爱”;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者仁爱”;社区基层工作者夜以继日默默付出的“社区大爱
本书记录了作者从2011年开始经过大学再到今天于互联网上开展生意并获得不菲收入的真实成长过程。主要讲述互联网创业以来的经历以及对互联网及互联网产业的认知和思考。
本书是一本纪实文学的图书。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作为媒体人,将小康路上的所见所闻,进行报道收录成集。本书展现了平定县各乡镇以及各重点行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先进典型。全书收录100余篇稿件,涉及工业、农业、旅游、党建、民生等方面。通过展示工业提质升级、转型发展;农业科学种植、集中连片;旅游产业蓬勃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记事簿、人物志、风物榜。记事簿详细地记录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坝村扶贫干部、党员群众齐上阵同甘共苦战天斗地的动人事迹;人物志重点记录了中坝村贫困群体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自力更生用勤劳的双手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艰难历程,也书写了扶贫干部“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的辛勤工作和付出,也讲述自己在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