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歌是客家音乐的一个分支,本书主要对自《粤东之风》以来的客家山歌、劳动号子、风俗小调、儿歌等相关题材的文献进行收集,对客家民间歌曲以历史源流研究、艺术本体研究、文化脉络研究三个主要维度对近六百余篇(部)的学术成果进行学术梳理。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对我国台湾地区以及海外学者文献进行查找,程度地涵盖了资料的广度。在肯定前
如今古筝、二胡等已经是孩子们进入器乐艺术的重要门径,其背后流光溢彩的中国古代音乐却依然鲜为人知。从制定音律的伶伦到春秋时代辅佐国王的盲人音乐家,从命途多舛的天才音乐家蔡邕、蔡文姬父女到史上首个音乐组合竹林七贤,从富于创新精神的西汉宫廷音乐总管李延年到唐玄宗梨园*乐手李龟年……《少年艺术馆中国
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蓬勃兴起的左翼文化运动,至今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巨大影响。这场文化运动声势浩大,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化工作者,在文学、戏剧、电影、美术、音乐、出版、哲学社科理论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不仅有力地回击了国民党文化“围剿”,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有组织、有纲领地领导文化思想战线斗争的一个标志
古典音乐很悦耳,但想要“听懂古典音乐”,总觉得有点难? 很多听众确实会碰到一个个让人一头雾水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都按“乐章”来分?为什么还非得按照一二三四的顺序来听交响乐?如何判断演奏的好坏,等等。 京都大学教授、三得利学艺奖作者写给古典乐门外汉的入门指南,以幽默风趣的吐槽方式详细解说令人困扰的问题
本书围绕音乐的起源及其发展演变、音乐教育的基本认知、高校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高校音乐教学的要素分析、高校音乐的教学设计、高校音乐的课程设计、高校音乐教学的活动组织、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评价、高校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等内容展开。
本书从音乐美学和音乐审美的角度出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概述音乐艺术的本体特征,使学生既学习了音乐艺术方面的知识,又学习了其他主要艺术形式的相关知识。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音乐艺术进行了论述,介绍了艺术相关知识和“音乐美学”的相关知识相融合,音乐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创作与表演、欣赏与批评、传播与功能、历史嬗变以
本书共6章,内容包括: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高校音乐教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高校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高校音乐教学的实践与创新;高校音乐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西方流行音乐之文学性的对比研究的著作,该书重点围绕中西方流行音乐之文学性的有关内容以及教育实践展开论述。其中,主要包括西方音乐作品中的文学性思维、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文学性体现、中国古代音乐与文学关系探究、中外艺术歌曲中诗歌的音乐文学特征对比、现代文学创作的音乐性——以沈从文、徐志摩为例、中西方音乐与文学
本书力求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解析音乐美学的基本原理,旨在理清音乐美学的基础理论、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等方面的知识。全书共分为六章,内容包括:绪论、音乐审美论、音乐审美基础理论、不同时期的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不同时期的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中国古代音乐与美学思想。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在2020年2月抗疫期间,以“知识陪伴共克时艰”为栏目,做了“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60讲”的推文。该推文是以集音乐学、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及西方音乐史基础知识读本的《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为蓝本而形成的。本书将其中的西方音乐史相关的15讲整理成册,以图、文、声的综合形式重新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