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常见的典故(故事性强的成语)计3901条。本书根据其源流和发展关系,把同一事典或语典衍生出来的典故分为主条和副条。主条是能明确概括典故内容的、有较早用例的条目,计1060条;副条是主条的变体(变化形式)或与主条有密切关联的条目,计2841条。正文内容分为“条目、注音、出处、解说、举例、提示”六部分。解说解释该条目
该教材围绕音乐专业留学生学习者的专业汉语学习展开,以国际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为基础,结合艺术专业词汇和对话式课文为内容,注重听说技能的训练,突出针对性和实践性的编写原则,通过16课主题的呈现,将结构、功能和文化相结合,以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艺术情怀和艺术家品质的,能够用汉语表达基本专业用语的音乐专业国际生,让学习者在“做
本书稿隶属书系系列第2辑。本书参照情态语义系统,以问题为纲,讨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典型的两个多义情态动词“能”和“会”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从对比分析等角度探讨了“能”和“会”的习得偏误和习得顺序,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针对“能”和“会”的分层教学、课堂讲解、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希望能为汉语情态研究、尤其是“能”和“会”
《理工中文》以科普文章为主线,以科技话题为纲,选题丰富多样,涵盖国内理工类本科一年级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共十五章。文章的撰写,来源于对某高校真实课堂录制的视频和网络公开课中的语料的处理,对标《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复现了大学数、理、化课堂常用的科技词汇,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必要的语言支撑,从
本书共分六章:绪论;清末民初待嵌构式;清末民初程度构式;清末民初复句构式;清末民初话语标记初探;小荷才露尖尖角。主要内容包括:汉语史研究的薄弱环节-清末民初时期;借助新兴理论的开掘-构式语法(ConstructionGrammar);“不A不B”构式等。
本书为北京四中高一学生“青春向党奋斗强国”红色主题游学活动的相关作品汇编。书稿以四条游学路线——江西线、贵州线、甘肃线、陕西线划分章节,所收录的文章包括散文、记叙文、诗歌等,题材多样,文字隽永。透过学生的文字,可以看出他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勇担重任、磅礴大气的心性品质,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本书围绕十五个专题,全面介绍中国的历史、地理、政治、哲学、宗教、文化、文学、语言、艺术、经济、法律等,纵向上下五千年、横向东西两半球,既有中国历朝历代社会方方面面的回溯,也有现代中国飞速发展的概貌,内容丰富,领域广泛,时空跨度大。
《普通话水平测试教程》(第三版),是在教育部、国家语委2003年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基础上,参照教育部2021年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2021年版)》(下称《纲要》)进行编写和修订,在前两个版本的基础上,根据《纲要》“各部分的结构也基本保持不变,侧重从内容上进行调整和完善”的制订宗旨进行修订改版。本书
《国际中文教师证书》考试是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的一项标准化考试。《国际中文教师证书》考试是一项标准化考试。考试依据《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2022)》,通过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实践、专业发展等五个标准指标的考查,评价考生是否具备国际中文教师能力。 本书依据2021年7月发布的《国际中文教育
本书共介绍了公务文书、工作文书、经济文书、日常文书和科技文书5个类别、60余个应用文文种。在各文种内部的体例安排上,本书遵从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应用的认知规律,采取“例文点评—文种指要—写作训练”的顺序编排,有利于学习掌握。侧重于格式写法与写作训练,突出实用,学练结合,强调能力为本书的基本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