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解读我国社会转型期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体制的现状和问题,对改革趋势作出了基本判断。然后比较了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范式,明确了教育行政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和系统分析,分别研究了教育行政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这两个紧密相关的地方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创新
竺可桢的教育思想是一座丰富的宝库,《穿越时空的教诲:竺可桢教育演讲选读》摘录的竺老校长当年在战火纷飞中、在颠沛流离中发表的对师生的这些情真意切的演讲,今天读来,让我们既能从中重温浙大发展史上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又能深深地领略到竺老校长伟岸的人格魅力和光辉的教育思想。掩卷遐思,这些犹在耳畔的谆谆之言又给吾等求是后人带来穿
本书收录已在《学习时报》文化教育版刊发的系列相关文章15篇,作者系参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起草,或在教育领域从事领导工作,或在教育领域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和业内专业人士。这些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论述为指导,围绕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以及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
全书总计七章,首先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和研究动态,深入解析当前乡村教师激励制度的研究脉络;其次,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麦克利兰成就激励理论和罗尔斯正义理论下,建构我国乡村教师激励制度所应呈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在于让奉献者有所得、群体平等、差异补偿,建立起满足生活基本诉求、追求良好的工作条件
在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推动了教育的深入改革,对教育理念、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书梳理和勾画了中国教育培训行业2019年跌宕起伏的商业故事和发展脉络:深度对话业内决策者和资深人士,深入记录各个赛道的变革、迭代、升级,以及背后的思考和探索。与往年相比,2019年的教育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表现出一些更为深刻的变化:头部品牌出现以组织变革驱动增长的趋势,以及新维度的自我突破,上演了更为激烈的速度战和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学校空间环境建设是办学的物质基础;然而我国现有教育资源的配置,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特别是校际之间办学条件优差有别。本书基于陕西关中地区大城市全纳学区就学需求的视角,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学校的空间配置和学区就学需求的测算;进而通过校内外空间环境统筹的方式实现中小学空间环境品质的提升,以及
《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政府角色研究》以政府教育职能转变、政府在教育管办评分离中的角色特征作为讨论的核心,以治理理论、制度理论和角色理论为核心分析工具,同时借鉴国外教育治理经验和我国地方教育改革实践,重点对教育管办评分离中官方所涉及的角色转型、职能重置、权力运行、合作共治、改革策略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为了最好的遇见——走进世界大学的有故事的孩子启示录》这本书中,我们将与八个孩子相遇,他们有着共同点:在国内完成了高中学业,选择出国读大学,进入了世界名校,具有接近母语的英语水平。他们也有着不同点:高中课程不同,留学国家不同,专业不同……这些共同点和不同点都源于他们既有共性又充满个性的成长经历,从决定出国留学,到选择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我国正处于这一进程的重要发展阶段,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人的城镇化关键在于新型城镇化人本保障体系,必须落实好对人的生存和发展保障并提升保障能力,因此充分发挥教育的支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教育主要以政府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