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在野外探寻植物十余年,用自己对植物的热爱以及普通大众的视角来发现植物,以科普散文的形式,介绍了400余种生长在在北大荒的野生花卉(蕨类等非显花植物除外),从数千幅花卉图片中选出近1000幅精美图片,包括专门为识别植物而拍的特写及中远景图片。突出地域特色,所有花卉在拉丁名的基础上,增加了英文及俄文俗名的翻译;除了
本书由作者历经7年编著而成,是宁波植物资源调查研究的成果总汇和亮点体现,是全面反映宁波植物资源现状与研究工作的核心专著。全书共分为八章,主要论述了宁波植物调查研究简史,本次调查取得的成果,宁波植物区系分析,食用、药用、观赏及珍贵用材树种等野生资源植物,有害植物及防治和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书后附有宁波维管植物名录、宁波植
长白山是我国北方药用植物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东北亚药用植物种质基因的代表性保存区域。本书收录了长白山640种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并对其中文名、拉丁名、别名、形态特征、生境、药用价值、材料来源、ITS2序列特征和(或)psbA-trnH序列特征进行了记录与描述,每种药用植物配备2~6张具有形态鉴别特征的彩色照片和
本书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的“第一卷哺乳动物”,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哺乳动物的演化与现状、中国哺乳动物多样性与保护现状、本红色名录评估对象的分类系统、中国哺乳动物编目(2021)、中国哺乳动物分布格局和受保护状况;介绍了红色名录评估过程、依据的评估等级和标准,还介绍了咨询专家、评估队伍,
什么植物怕痒痒?哪种植物的果实长在地下?植物也能预测气温?为什么有的花只在夜晚绽放?哪些植物"性情"古怪,甚至有毒?这些问题都藏在本书中,只要大家认真阅读就能发现自然界中有这么多有趣的植物。原来,植物也是“有智慧的”。
多孔菌科是大型真菌的一个重要类群,该类群均能引起木材白色腐朽,能够降解木材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功能,有些种类是重要的药用真菌,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本书阐述了多孔菌科大孔菌属及相关类群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并简要介绍了它们的生态习性。1998年赵继鼎先生主编的《中国真菌志第
本书简述了当前国内外湿地植物遥感反演方面的学术研究进展,以滇西北纳帕海和剑湖高原湿地为研究区,选取分布面积较大的典型高原湿地植物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群落调查和光谱测定,以高光谱遥感影像(Hyperion数据和HJ-1AHSI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分别从典型湿地植物的高光谱遥感分类技术和理化参数高光谱估算模型研建两方面开展
本书系统总结了C20-二萜生物碱和双二萜生物碱的结构类型、结构特征、分布特点、药理活性、结构修饰、化学合成及核磁共振谱特征等内容,并全面收集400余个C20-二萜生物碱和23个双二萜生物碱的名称、分子式、植物来源以及碳、氢化学位移数据。
明代在植物知识积累、版刻技术及绘画艺术三个方面均同时达到一个高峰。《草木花实敷——明代植物图像寻芳》以明代本草、农书、植物谱录和园艺著作中的植物图像为研究对象,精选了197张明代植物图像,通过对植物知识、绘画艺术和版刻技术三个维度的探讨,还原明代植物图像的基本图景,勾勒科学与艺术之间的有机互动。
本文详细分析了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中抗病基因家族NBS-LRR的特征,研究了怎样从其全基因序列中鉴定抗病基因家族及各基因家族内成员的特征,并详细分析了这些抗病基因亚类型、结构域、进化信息、染色体定位等众多序列特征,然后根据这些序列特征,研究了从这些抗病基因序列中抽取离散特征向量的方法,并应用不同的机器学习方法对NB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