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和哲学是具体科学与抽象科学的关系。法哲学是包括行政法在内的部门法建构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规则;法学学科只有走向哲学,才能趋于理性、完善和成熟;马克思法哲学也是通过对法学及具体部门法的规制,从解释世界走向改变世界。基于上述认识基础,本书重点从行政法维度对马克思法哲学的发展史、马克思法的起源理论,以及马克思法治学的本体论、
西南地区普通高校联合举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第六届研究生论坛,共收到来自西南地区十多所高校研究生的近200篇论文,其中评选出获奖论文54篇集结成稿。全书所选文章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13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研究(13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3篇)”“意识形态建设研究(15篇”这几大主题展开;
为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探索重庆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创新培养机制,切实提高研究生的理论素养、科研水平和学术造诣,进一步推动重庆市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在西南大学等高校的发起下,从2000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第九届论坛在秘书长单位西南大学的指导下,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及《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响应习zong书记对于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号召,本书对《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基本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重大意义进行了阐述,尤其是追溯了其在中西方的传播历程,及其在出版后包括在当代对世界和对中国的影响,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
《马克思历史决定论内在融贯性研究》围绕揭示马克思历史决定论内在融贯性这一主题,分十五章内容展开:第一章,解析本项研究依赖的基础性前提性问题。第二章,通过揭示马克思历史决定论存在的融贯性“裂隙”,确证研究该问题的必要性。第三章,考察历史决定论内在融贯性问题研究史,弄清该问题的历史脉络。第四章,梳理马克思历史决定论所依托的
生态危机作为现代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是当代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生态危机的哲学批判》基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视角探讨生态危机问题,通过梳理和挖掘马克思的思想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和生态危机批判理论,并结合现代实践探讨产生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探索走出生态危机的路径。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现代性的
精神生产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精神生产理论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通过精神生产理论阐明了其唯物史观,又通过唯物史观科学化其精神生产理论,对精神生产研究贯穿了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始终。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精神文化生产领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在新的
本书是作者多年思考和积累的结果。书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创新机制;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和学术崛起;考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应对策略;探寻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微循环、科学研究的育人作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等。
以问题激活《宣言》,让《宣言》走向时代。立足文本,面向现实,以独特话语重新解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中产阶级、阶级斗争、世界历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私有制、联合体、革命、共产党人等关键词,写出新观点、新见解、新结论,解答我们的时代问题和思想困惑。这本书不是《宣言》的导读版、简化版、通俗版,不是照着讲的作品,而是接
《向马克思学什么(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根据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重点讲解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