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儒学发展有一主一辅两条线索,主线是道德践行,辅线是道德存有。前者的主题是人如何成德成善,内部有一个“一源两流”的奇特现象,其中“一源”指孔子,“两流”分别指以孟子、象山、阳明为代表的仁性之流,以及以荀子、伊川、朱子为代表的智性之流。后者的主题是道德之心如何影响天地万物,使其成为存在。 两条线索有一个复杂的互动
本书从多个角度,对《道德经》进行了现代性的解读。其内容不仅局限于《道德经》本身,而是从历史、文化、未来、传承等多维度,对《道德经》进行全新的阐释。本书分上下两部分。上篇的万字导言介绍了老子本人、生平经历、个人成就、《道德经》的诞生与流传情况,《道德经》的文本误读、《道德经》的深远影响与当代意义等。下篇中,作者对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是省内最早提倡并开展“浙学”研究的学术机构,改革开放40年来,一直坚持“立足浙江、研究浙学、传承学统、创新浙学”的研究宗旨与发展方向。为全面系统地梳理目前海内外学界关于浙学的最新研究动态,浙学研究中心即把“浙学研究年度报告”的编撰作为科研中心任务之一,以便于专业研究者与普通读者及时、全面、准确
本书通过儒家仁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相通相合研究,分析两者的内在关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包涵于其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建设的大脉络,实现对坚持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整体性认识和启发。全书采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史料文献分析法、跨学科等研究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的相统一,将
本书为章关键先生酝酿数年后写成的又一部《周易》精读精解的新著。其内容如下:1.阐明《周易》暨孔子哲学源流及相关关系,正确理解“两派六宗”,强调《易传》作为孔子哲学载体的学术意义,并依托当代考古、考据成果,系统批判《易传》作者的疑孔说。2.从卦名、卦象、卦辞、爻辞、卦德、卦主六个方面相互会通,全面准确把握《周易》精义,并
本书共三部分:易学基础知识、易经中的人生智慧、易学论文。内容包括:中外学者对《易经》价值的认识、河图与洛书、乾坤两卦中的人生智慧、屯蒙两卦中的人生智慧等。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开创者,其所著《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对后世的影响既深且远,可与儒家思想比肩。老子所谓的“道”是指“真实”而言,亦即要将人生依托在永恒不变的基础上,再由此观照人间,安排适当的言行方式。他在儒家之外另外开辟了一条更为宽广的路。《傅佩荣译解老子》中傅佩荣教授根据自己研习中西哲学四十余年的心得,译解《老
《晏子春秋》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一部典籍,主要记录春秋末期齐国贤相晏婴的言论事迹。《〈晏子春秋〉思想论析》一书在详细梳理《晏子春秋》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思想史研究的多重方法,对晏婴及其家族的仕宦经历、晏婴与他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晏子春秋》的文献性质、刘向与《晏子春秋》成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精微独到的考辨;细致周全
本书是《子海精华编》丛书的一种。《尸子》*早在《汉书·艺文志》著录,至元代始有人为之辑佚,清代时辑本更多,本书所疏证的底本即清人汪继培的版本。正文分卷上卷下两卷,每条下详细疏证。正文后附存疑、佚文补说、诸家疏证,供读者参详。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经典。书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教给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本书内容包括注释、翻译、解读,释读准确,言简意赅,是了解《论语》这一经典的优秀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