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导致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而发达国家无限量化宽松政策推高通货膨胀,迫使发达国家央行急剧加息,全球经济进入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和低增长的经济下行增长周期和金融从宽松到紧缩的周期。俄乌冲突加剧了世界地缘政治风险,经济增长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全球化遭遇了20世纪80
本书由总报告、宏观经济篇、高质量发展篇、制造业发展篇、行业发展篇、“双区”建设篇、数字经济篇、特区案例篇共八个部分组成,回顾了2022年深圳有力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对2023年深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提出建议。
本书在详细介绍了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界对协调发展和均衡、非均衡发展的理论探索,进一步阐明开展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研究的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历史沿革,厘清发展态势,解析关键指标,总结沿江11省市“十四五”时期推进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重点举措。细化三
刚性泡沫,指的是受到政策等非经济因素支撑而产生的经济泡沫,源于政府的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这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也埋下了众多隐患。尤其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刚性泡沫会影响经济中长期的高质量发展。本书第一版对刚性泡沫涉及的诸多方面,例如影子银行、房地产市场、A股市场、国企问题、政府债务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本书是作者在其博士学位论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进与逻辑》及其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新时代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研究成果。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沿着史论实结合的理路,对新时代中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系统梳理与分析,进一
本书分为7部分,内容包括:绪论、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理路、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国内实践等。
在全球化、工业化浪潮的影响下,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面对生态危机,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主动承担碳减排国际义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本书在这一背景下,对“双碳”战略下的中国生态经济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本书研究了“双碳”战略下中国生态经济治理模式的框架、逻辑、结构、机制,力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多维贫困视阈下珠江—西江经济带精准扶贫与脱贫的机制与政策研究”(16CJL048)研究成果。本书首先从多维贫困视阈下综述了珠江-西江经济带精准扶贫与脱贫研究的理论基础,从广东的“双到”模式、贵州“33668”和“十项行动”计划、广西“空店”模式、云南精准扶贫的六项“同心工程”等方面,对珠江—
本著作在文献梳理与核心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首先利用IPCC清单法测算江苏省的产业碳排放量,并构建IPAT拓展模型,将LMDI-1分解中发现的对碳排放产生影响的重要驱动因素引入STIRPAT模型,选择合理的模型形式预测江苏省2020—2060年的产业碳排放量;其次,分析了江苏省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及发展概况,实证剖
本书的目的是通过对欧盟区的考察,探究技术变革与地区发展之间关系的变化规律,为理解观察到的核心边缘模式提供一些新线索。在这种背景下,本书主要关注以下问题:创新投入强度不同(以研发支出表示)是否可以解释区域增长绩效的差异。什么地理因素会影响这种关系?边缘地区与核心地区的创新过程是否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在吸收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