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于孙悟空这一文学形象,在现代中国视阈下的嬗变,无论是英雄和斗士,还是行者或猴孙,无论是反抗者还是皈依者,这一形象都折射出背后的时代精神。书稿不仅立足于中国故事孙悟空,亦有对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认同与建构的讨论,不仅探讨之前,亦关注当下,是一部精彩的文化研究著作。
《诗经直解》是陈子展先生几十年《诗经》研究成果的汇集,全书包含对《诗经》全文的翻译、对名物、词句的辨析和各篇主旨的考辨,全书兼顾了译注与专题研究两个层面,既有今译、注释,又有解题及专论,与一般译注本相比,本书的考证功力更为深厚,“汇注”及“章指”融汇众家之长而成一家之说,与一般专题研究著作相比,其解题(“今按”)及有关
本书重点运用英美新批评文本细读理论及其方法,吸收、借鉴中国文学欣赏和批评方法、西方其他文本解读方法,围绕15位新诗诗人文本展开细读。所选诗人诗作涵盖新诗初创时期的徐玉诺,到新诗成熟期的冯至、卞之琳、艾青、穆旦,再到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属于当下诗歌界中坚力量的韩东、雷平阳、张执浩(三人均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等。每位诗
六朝时期的文人阶层以一套独特的、镶嵌式的方式参与了文化传承,生产了呈指数级增长的文化财富。美国罗格斯大学中国文学教授田菱,借助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考察典故与引文,对嵇康、孙绰、陶渊明、谢灵运以及兰亭诗人的诗赋作品展开细读,探讨了它们与《老子》《庄子》《周易》,乃至《诗经》《楚辞》《论语》等传统文化典籍之间的复杂关联。
围绕黎族文学中的神话意象、人物意象和生态意象等意象谱系,以小见大,生动阐明了黎族文学核心意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也阐明了黎族文学和壮族、苗族等其他民族文学之间的差异与类同,更阐明了黎族文学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精神文化价值和文明凝聚价值。
本书是以诗韵与词韵为主要内容的著述,以《词林正韵》为经,以《平水韵》为纬,共19个章节,每章分别附有大量前人用该韵写的诗词名篇,作为立论的依据。内容资料性强,使本书兼有字典和分韵诗词读本两种功能。在每章之前,各有一篇文笔流畅、兴味盎然的论说文字,充分论述了诗韵和词韵同根同源,诗韵一直代替词韵,词韵即诗韵的史实,故名之曰
这本书,讲述的是中国古典诗歌与时令风物的紧密关联。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不同的时令有不同的物候特征,动物和植物都会体现出不同的生命形态。而有人类参与的时令风物,显得更加多姿多彩。全书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用诗歌详解每个节气的典型物候与草木。通观全书,古典诗词给读者以感性之美,时令科普让读者获得理性知识。一本书读
本书以古诗词为核心,通过美食、博物、习俗、节气四个主题串联起诗词中蕴含的自然科学或历史文化知识。共收录100篇诗词,每篇诗词皆配有原文、注释、导读、译文和诗词小知识,结构完备,插画精美,内容丰富有趣,增长知识,涵养情操,兼具实用和趣味,适合作为孩子们随身的课外知识读物。
这是经典名著鉴赏解读绘本系列之一,本书从尊重原著的角度,以大闹天宫和唐僧师徒四人的西行取经之路为故事主线,用改写的方式将故事其中的主要人物、地点、事件,分为70个分镜,脉络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又从宏观角度审视原著,并附上引申解读,包括对原著深意和传统文化内涵的解读,同时对于一些陈腐的观点和谬误加以指出或剔除,呈现西游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是现代诗歌的源头,树立文化自信离不开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和发扬。基于通识课教育开发的教材,有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进而增强文化自信。《诗词鉴赏与创作十讲》一书系配套“诗词鉴赏与创作”课程而编写的教材,从古典诗词的题材、意象、内容、分类、格律、创作、功能、当代意义等十个方面,基于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