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作为《申报》创刊六十周年的系列改革成果之一,申报馆推出了以介绍日、苏、美、德等国现状为主,兼及本国国情和文化艺术的《申报丛书》和《申报月刊社丛书》,意在此民族危亡关头,使国人更好地了解复杂多变的世界政治和军事格局,以激发保国强种、救亡图存之决心。该丛书陆续出版专著、译著五十余种,今从中精选四十六种,总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文化交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丝绸之路,传播中国的物质文化;一条是汉籍之路,传播中国的精神文化。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外物质文化交流的道路,这是举世公认的。丝绸之路(silkroad)的概念,是十九世纪后期由德国学者提出的。各国研究者接受了这一概念,并习惯用它来解释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但是,现在看来,这一概念
《八旗丛书》,富察恩丰辑,钞本,是专收旗人(含满洲、蒙古、漠军)著作的综合性丛书,现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世间唯此一本。哈佛燕京图书馆曾将《八旗丛书·域外汉籍珍本文库(套装上下册)(繁体竖排版)》拍成清晰照片公布,《八旗丛书·域外汉籍珍本文库(套装上下册)(繁体竖排版)》即据此照片点校。
五山版是指从十三世纪中后期日本镰仓时期起,至十六世纪室町时代后期,以镰仓五山和京都五山为中心的版刻印本。它包括日本典籍和中国典籍。中国典籍既有内典,也有外典。五山版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五山版覆刻的汉籍四部书中,绝大多数是以中国宋元刊本为底本的,只有极少数是以明初刊本为底本的;二是五山版的雕版,主要是先后到达日本的中国
经学曾经长久地塑造了中华文明。正如李源澄《经学通论》所言:“经学者,统一吾国思想之学问。未有经学以前,吾国未有统一之思想。经学得汉武帝之表彰,经学与汉武帝之大一统政治同时而起。吾国既有经学以后,经学遂为吾国人之大宪章。经学可以规定私人与天下国家之理想,圣君贤相经营天下,以经学为模范,私人生活,以经学为楷式,故评论政治得
本书内容包括:四川兵役概说、复原法规辑要、日人对我东北言论集等。
本书是高等学校通识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本书在“绪论”之外,共有“经学导读”、“史学导读”、“子学导读”和“文学导读”四部分内容。导读部分主要介绍国学及经史子集的定义、意义、内容以及研读方法;选读部分选取各部经典,如“经学导读”部分选取《尚书》、《周易》等部分篇目进行注释与解读,收举一反三之效,为进一步研读打下基础。本书注
从春秋战国诸子并起,中国历史上虽然朝代兴替,世事沧桑,但中华文化却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国学经典是使中华文明屹立于人类文明史的明证。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新旧文化怎样激烈地碰撞,无论东西方文明怎样相互融合渗透,面对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我们都无法漠视和背叛,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身份标志。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
本书收录了田税;赋税差品;六十五復征;天号;爵制;祭天有无尸;鲁二至之日不祭天地;卜郊;六宗;三望;社神等内容。
国学经典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