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与古今中外对《易经》的各种解读区别之处在于,第一次提出了阴阳比的概念。当作者在推演出《易经》各个卦系不同的阴阳比后,揭示了宇宙中各个层次都有一定数的阴阳体,因阴阳比不同,阴阳体也各不相同,但在每个层次的总体上,所有阴阳体是对称和平衡的,同时也是对立和互补的。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解读《易经》的视角。
本书系国际儒学发展报告课题组关于2020-2021年国际儒学研究与发展整体之考察,旨在总结分析国际儒学的年度发展状况、传播动态与发展趋势。报告分为总报告、儒学热点问题研究、中国儒学动态报告、海外儒学动态报告、儒学访谈、国际儒学组织机构六大部分。该报告既有对2020-2021年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东亚地区,北美、欧洲等
李泽厚认为,《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已成为规范整个社会活动和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指南,还作用于人们的感情、想象和信仰,是有关中国文化的某种"心魂"所在。基于《论语》的重要,
《孟子直解》是明代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亲自给万历皇帝讲解《孟子》时,留下的讲章经修改后进呈给皇帝在宫内阅读的稿本。本书以当时通俗的白话文写成,更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孟子》入门的好读本。书稿采用了元代画家王振鹏《养正图》和清代画家孔继尧绘制的《孟子圣迹图》,以及明代仇英绘制的《纯孝图册》,这些图片首次在出
本书囊括了作者四十多年来研究的部分成果,大多应用当代分析哲学的方法,更着重逻辑分析和概念分析方法的运用,来处理中国哲学和比较哲学的问题。编为先秦儒家哲学思想分析,第二编为宋明清儒家哲学思想分析,第三编为当代新儒学的哲学思想分析。 可以说,当代新儒家和宋明理学家神秘化了儒学和中国哲学,他们留给西方哲学家这样的一个印象:
《论语》共二十篇,五百章。自古以来,没有哪本书有如《论语》一样有着完全不同的解读方法。本书是作者阅读《论语》个性化笔记的片断合集,承继《论语》传统,每篇文字,皆为长短不一的论语体,着眼于孔门弟子人物性格剖析、师生问答的境遇还原、意蕴与话外之意的延伸,不少相同话题归纳合并叙述。本书虽不拘泥字词句的辨析,但依据朱熹《论语集
先秦两汉儒家人性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我们的答案是“气性论”。气性论,简单来说,即以气论性,或者说是,性中含气。究其根源,这与古代气化宇宙论有关。古人以为,天是万物之本。天含有气并能以气生物。这就是说,气即生存的开端。而生存的本原,又与性有关,此即“生之谓性”。因此可以说,性含气。或者说,性即是气。这种人性理论形态便是“气
在气象蓬勃的“子学时代”,诸子之间激烈而深入的辩难与争鸣,是庄子哲学缘生并发挥影响的思想场域。本书以庄子与先秦诸子之间那些或隐或显的“思想对话”为核心关注:先是“立乎其大”地摘出庄子与老子、孔子、杨朱、惠施、孟子、荀子等子家共同关注的焦点议题,继而围绕这些议题“反覆相明”地阐述庄子与上述子家的异同关系,终而寻绎其学术渊
本书是作者多年学习《周易》的经验和体会,内容包括:《周易》的基本概念;《易经》六十四卦和《易传》十篇的解读。《周易》的基本概念,可以使读者在读经传之前明了易卦的基本构成和研读方法。解读六十四卦部分,每一卦前面置《序卦》的相关内容,并对这些内容作出解读。在解读六十四卦和彖传每卦后面都设易语杂谈,内容为笔者对某卦的理解、感
《论语》是儒家的创始经典,也是中华文化历史上最主要的典籍之一,主要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思想和言行,以及少量关于先前时代和同时代其他人物事迹的简要叙述,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汇总、编纂而成。《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说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社会理想、教育原则,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