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究竟可追溯到何时何地?秦始皇施行的是暴政还是政治理想?大唐盛世如何在安史之乱后一蹶不振?宋儒的思想为何救不了宋朝?本书作为从民国传承至今的中国史入门读物,将中华五千年历史浓缩于一作。吕思勉先生用晓畅浅显的语言,讲述中华文明进程中人人必知的典故,以文史大家的独特视角,追索史实背后的深层动因与逻辑,理清文化变迁脉络
《白话中国历史》套装共三本,分别为《白话中国史》《白话中国历史常识》《白话三国史》。《中国史》从民族起源开始,叙述历朝历代史事直至民国开创;《历史常识》选取历史朝代变迁节点,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叙述朝代发展历程;《三国史》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真实的三国与文学的三国进行了细致的区分讲解,并对重要人物、时间、战争进行
本书设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唐宋文学研究、元明清文学研究、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比较文学与文化学研究、语言修辞学研究、国际文化交流七个栏目,收录了《六朝谈助之书的兴起与“世说体”的生成和特质》《杜甫去官西行新论》《韩国的汉语语源学研究》等文章。
《中国公共史学集刊》由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理论研究所组织策划,致力于在中国历史学界推进公共史学的发展,提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推动历史学在注重基础研究之同时,努力走向人民大众,让历史学成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的基础之一;既刊发有关公共史学理论探索的论文,也刊发实践经验介绍和相关评论、调查等稿件。本书编辑主旨取法《禹贡》与《食货
本书是20世纪中国文化研究奠基者张岱年先生的集大成之作,首次系统地以图文形式面世。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详细梳理了中国文化传统的脉络与体系,总结出中国文化传统的内涵与核心,把中华民族的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以哲学思想作为文化的核心,并且作为文化的起点来解读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主流观
本书汇集了汪德迈历年来汉学研究的部分成果,主要是近几十年于中国和法国各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学术演讲,按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论古文字与古代思想关系;论经学和儒学;论古代哲学、法律和艺术;谈与恩师饶宗颐先生的学术交往以及对自己学术经历和思想的总结。代表性文章有《中国特有的相对应性思想之起源:龟卜术》《重新研究和翻译五经的意义》
本书为复旦知名学者唐明燕的一部教育论著。全书主体分为三大板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主要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为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所注入的思想观念,所奠定的基调、底色,以及介入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方
本书共分八章,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进行研究,选择大运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调查、文献研究、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基于大运河,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对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出建议。第一章为文化遗产概述,主要对文化遗产的内容进行了介绍,让读者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
本书主要论述了自夏商周至清末中国古代草原-农耕-海洋的南北向三重结构和平原-绿洲和高原的东西向次级结构,运用空间和时间的观念与方法,致力于在一种全球的视野下,对诸多问题给出内在连贯统一的解释: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结构在古代的形成,以及中国作为世界枢纽,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所具有的世界意义。贯通所有这些问题的解释逻辑,是
本书在中国传统文化之内容取舍上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是采用当代的学科分类法,即将传统文化分为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艺术、教育、科技八类,内容集中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最富于特色、对世界贡献也最大的这八个方面。每章在介绍有关传统文化的具体形态时先交代历史的发展线索;然后再以逻辑的方法对其内容、特征及对其他文化领域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