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欧洲史》(套装全四卷)是当今世界最受尊崇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托尼·朱特最重要的代表著作,历经20年构思10年撰写,广泛运用6种语言文献资料,涉及34个国家,兼顾西欧东欧,囊括整个欧洲,第一部全面展现现代欧洲60年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的大师级历史杰作,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外长索拉纳等欧美政治
《中日文化比较研究论集(第二辑)》是“中日文化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日文化比较研究论集(第二辑)》围绕中日文学文化比较、科学技术与文化两大主题展开讨论,研究21世纪人文文化的发展趋势,探讨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交叉研究。
《北大德国研究(第四卷)》所辑文章之多样,直观地暴露出浪漫议题的复杂,更有力地展示了人文科学内部的关联。以上对本卷内容只略作提示,欲解文中滋味,还需读者细细品读。
本书写在施道芬堡“7?20”行刺希特勒70周年之际,主要讲述那些行刺希特勒的人——既有普通工匠也有高级军官,既有对手特工也有他亲密的伙伴,既有对政治漠不关心者也有热衷于权力的人的故事:他们的刺杀动机、计划、实践,以及*终的失败。
本书一出版就被认为开辟了英国历史学研究的新时期。作者克拉克在这部著作中,首次把1660-1832年定义为“漫长的18世纪”,并全面阐述了他对于漫长的18世纪的英国社会的看法,1660-1832年间的英国社会具有突出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英国正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君主、贵族、教会的密切配合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国家。
本书是西欧历史研究的经典著作。作者通过掌握更多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材料,反驳了传统的中世纪初期日耳曼与罗马之间关系的史学理论,重新揭示了罗马与日耳曼这两个向来被认为彼此水火对立的世界,是如何经过缓慢的、各种不同经济与社会元素的延接与熔合,最终浇铸出一个单一的西方欧洲文明的。
《西方人文经典读本:旧制度与大革命(英文版)》是一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及动力的书,作者托克维尔要将“事实和思想、历史哲学和历史本身结合起来”,探究旧制度这一大革命的深刻根源:何以欧洲所有的专制政体同时濒于崩溃,何以法国的封建特权比其他任何地方更为可憎,何以专制制度下的法国民众比其他任何国家的民众更彼此相似,然而
本书以约六十幅原创绘制地图加简短说明文字的形式,文图对应地讲述了法国从古至今的历史:恺撒的高卢战记、克洛维与法兰克王国的崛起、拿破仑的宏图伟业、启蒙运动的名人们、德法两国的纠结往事、印象派留下的足迹、地中海联盟与法国的21世纪蓝图……法国历史上种种激越与美好,将在地图和文字的交融中,得到最直观、最简明的呈现。
这本《历史唯物主义与俄国史研究》主要选择作者陈之骅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的、并在当时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的有关俄国(含苏联时期)的学术论文20-25篇(其中有4-5篇节选自有关专著但能独立成文的)。通过本文集,我们能从一个侧面窥见30多年来我国俄国史研究的发展脉络,同时也能大体看到作者个人学术思想和研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