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23篇文章构成,每篇探讨一个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的话题,大部分涉及先秦两汉文献考究,内容涵盖文学与文学经典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研究目的、方法和意义,中国上古时期文献写抄特征及其文献学意义,先秦文献的特征、传播途径和先秦文体的形成及变化原因,先秦诸子学派的成立及刘向刘歆的考镜源流,魏晋南北朝文学性质与特征,曾国藩过
本书探讨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的话题,内容既涵盖文学史分期、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建构、文人传记研究与清代文学研究、清初诗学地域格局与历史进程等宏观问题论述,又囊括对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诗人的生平及作品的考据等微观问题研究,如李白诞生1300年祭、杜甫应酬诗小议、李贺的天界想象、赵翼论白居易等。
本文通过采用反切系联法,辅之反切比较法,以《广韵》为参照坐标,整理考证出陈本《文选》声、韵、调的语音系统。据此可以推知,其音注反映的是有唐时代士人阶层传承的读书音系统。音注用字侧重于实用,并兼顾源流,选字趋于集中,多以常用、常见字为主,更加简明合时,是语音发展简化的一种表现。
本书是一部以辽宁作家在2020-2021年创作的作品为记录、研究对象的文学评论集。本书文学作品体裁共有7类: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诗歌、儿童文学、报告文学,以季度为时间单位进行分体述评,此外,还有各体裁的年度综合评论。本书尽可能全面地囊括2020-2021年辽宁作家发表出版的文学作品,记载其发表出版信息,
本书从基本史料入手,试图对桓氏家族成员思想、人格及具体作品进行研究,探讨在汉晋纷繁多变的时局和社会思潮下,龙亢桓氏家学、家风的形成演变及其对家族成员文学创作的影响。
本书主要选取了《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上的中国古代文学论文,属于学报文粹书系的一种,可以展现学报的发展历史,也折射出了中国学术的变迁的历史。其所选取的优秀论文作者大都是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面具有全国影响的学者,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文学思潮和文艺理论等方面。
本丛书根据《文心雕龙》传承的具体情况,对一千五百年来《文心雕龙》一书传播、影响、接受和研究的学术历程进行梳理和概括,按时代顺序分立章节,对元典研究史、阐释史进行梳理和评断,并集中力量介绍和评述其学术成就。在按照历史顺序安排章节之前,有专门的章节揭示《文心雕龙》的基本面貌,包括《孙子兵法》的作者、成书年代、版本及流传情况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具有历史研究与文学研究的交叉性。本书旨在以实事求是的历史主义精神对现代文学做出令人信服的历史还原:以丰富的史实与辩证逻辑重建五四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历史联系;在社会历史背景下与文学史脉络中剖析李劼人、丁玲、路翎、赵树理等作家的作品,揭示其历史内涵与审美特征;重返历史现场,发掘文学史实,证明抗战文学的实存与建
赵庆元学术文存
本书将晚唐五代的古文变迁作为中唐古文革新与北宋中期古文繁盛之间的重要过渡,补充了唐宋古文发展历程中的历史链条,不仅回答了古文在中唐之后衰落而至北宋中期复振的历史原因,而且沟通文学研究的内因与外因,充分结合时代风气、士风精神与思想嬗变等社会文化因素,对晚唐五代时期的古文变迁作出全面深入的文化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