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苗族文学》是我社长期规划的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推介丛书”之一,是对苗族文学进行系统勾勒和梳理,融知识性、文学性和可读性为一体。书稿内容分为“自成体系的民间神话”“独具特色的民间歌谣”“光彩夺目的民间长诗”“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精彩绝伦的民间故事”“文星闪耀的古代文学”
本书围绕两种《诗》学观,对汉代《诗》学内容及其发展历程进行深入剖析,从四个方面对汉代《诗》学进行了探讨:第一,从汉代社会政治、经济和学术、文化的大背景中考察汉代《诗》学的发生、发展、繁荣乃至衰落的历程,并从考察分析中认识汉代《诗》学的发展规律与特点。第二,从经学与文学的视角入手,重点探讨汉代《诗》学在经学与文学互动中的
清代题咏诗选刊,古籍影印。题咏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凡名山大川、古画法帖、名园遗址、古刹名寺,都有文人雅士的诗联题刻,因为以诗歌颂扬为主,故名“题咏”。题咏诗歌的数量十分庞大,颇具文学价值。本书收录清人所著题咏诗词集近百种,汇为一编,包含《御制避暑山庄诗》《南和十二景诗》《焦山古鼎图诗》等,语言清新自然,对
本书收录了韩成武先生多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诗词创作,是反映其学术成就最具权威性的文本。其内容以杜甫研究为重点,分为六卷,包括杜诗内容论丛、杜诗艺术研究、杜甫生平研究和杜诗名篇选注,此外,还有唐诗艺术评论若干篇,作者自创新旧体诗数百首。该文集的核心部分是杜甫研究系列著作的汇集,全方位地展示作者在该领域研究的新成果,是作者
本书是将山东大学图书馆所藏说唱文献加以整理影印而成的一部大型图书。所收文献涉及广东、湖南、江苏、福建、河南、北京、山东等地区,按文献说唱形式分为讲唱类、民歌类、戏剧类、新曲艺类、其它类五大类。讲唱类、民歌类、戏剧类又分若干小类,其中讲唱类分为鼓词、弹词、评话、潮州歌、龙舟歌、木鱼书、南音、宝卷,民歌类分为民谣、山歌、时
清代佛教文学作家众多,创作繁荣,文献丰富。清代佛教文学史的主要意义,就是作家作品的“非经典性”。绝大多数作家作品,不太可能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但他们呈现了一个时代的特殊群体的文学风貌。而在数量庞大的“非经典”的作家作品当中,有可能走上“经典化”道路的,也许即在其中。“清代佛教文学史”的写作旨意,就是彰显这些可能成为经典
常熟古称海虞,地处江南胜地,风光嘉美,山水养人,文化兴盛。逮及明末清初,在王朝兴替、风云激荡、社会发展、经济繁荣、思想学术回溯与推新的时代和地域背景下,产生了在海虞文化和清代诗歌史上都极为有代表性的虞山诗派,以虞山这一地域性为本的群体在有清一代形成了以钱谦益为宗师,二冯为辅翼,钱陆灿为嗣响,而后多有继承发扬的虞山诗人学
本书为《钦定词谱》正体谱词及经典唐宋词笺注之合集。本书借重当代唐宋词计量分析研究成果,择取经典唐宋词三百四十六首,按一百二十个词调分调笺注。每调首词为正体谱词,故本书可视作《钦定词谱》之精简本。本书释词依古人训诂法,主要取晋、唐、两宋书证一万余条,以探求经典唐宋词作之时代语境及文学传承。对于部分词作提出了不同于历代词评
本书共分18章,内容包括:古典诗词的历史地位、格律诗基础概述、律诗中间二联的构建和声律问题、律诗的谋篇布局等。
《红烛论红》是一部对《红楼梦》进行人物分析的红学论著。它通过对《红楼梦》人物入情入理的分析、以女性所特有的视角、以教师观察社会的独到见解,对《红楼梦》人物进行了剖析。从其“人物论”的观点看可谓述了他人所未述,言了他人所未敢言。红学既是显学又是险学,尤其是对《红楼梦》人物的探讨更是前人之论多多,其间更不乏大家、泰斗、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