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植物生物技术》(第二版)(张献龙主编)的配套实验教材,针对教材中的3个模块:分子标记技术与基因定位、基因克隆与载体构建、植物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设计综合实验,以达到加强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通过综合实验锻炼学生大局科研思维和实验技能。
本教材分绪论、总论和各论3大部分,共12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香料植物、天然香料产业、香料植物文化、香料植物经济、香料植物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内涵,以及香料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方面有关内容;总论部分主要介绍天然香料发展史,中外天然香料产业概况,以及香料植物分类、栽培、管理、GAP与GMP生产、挥发性物质成分,以及收获、初加工
人类与种子的历史构成了文明的历史。种子影响了演化的进程,影响甚至决定了人类的生活地域和生活方式。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植物种子的演化史、人类文明与植物种子的关系,讲述了植物塑造人类文明的精彩故事。本书既讲述了种子的故事,也讲述了人类对于种子的科学探究;既讲述了种子的“雄心”与生存策略,也讲述了人类探索与积累种子知识的历史;本
本书选取了东北常见的植物种类近400种(及种下单位),门、科排列以《东北植物检索表》和《辽宁植物志》的体系为参考,分别介绍了科、种的关键特征,编写了所涉及植物的属、种检索表,方便使用者查询和使用。书中对每种植物附有野外拍摄的原色图片和实验室内解剖镜下拍摄的显微图片,目的是尽可能全方位展示植物从宏观到微观的分类学特征,方
本书确定了东亚地区广义真藓科植物的分类标准、种类组成和地理分布范围,详细描述了每个分类群的形态特征,为东亚该类群的分类提供科学依据和资料;同时探讨了该类群分类系统以及与相关类群的系统演化关系。
本书从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介绍贵州习水丹霞谷高等植物,每个物种除了有简短的文字描述外,均附有彩色图片,形象直观,文后附有中文名索引、拉丁文索引,使本书检索性、完整性增强。主要内容包括:虾藓原亚种、节茎曲柄藓、桧叶白发藓等。
为了提高基层技术人员识别兰科植物的能力和水平,国家农业农村部决意编写一本适宜广大基层技术员的兰科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因此突出野外识别特征是这本书的鲜明特色,这些特征不需要基层技术人员“动刀动枪”地解剖,非常便于在野外调查时使用;且此著作构思新颖,用表格对比的形式和恰到好处的配图指出所列植物的关键识别特征,类似于“人、表”
《贵州省竹亚科植物资源概况》介绍了贵州省竹亚科分超族、族、亚族及属种检索表,记载的贵州省竹类属、种数目是目前搜集较为齐全的,每属分种检索表后附种的详细介绍包括地理分布,别名,植物形态特性,应用等。竹子不仅是优良的观赏、园林植物,也是良好的建筑材料,还是一种优良的食材。选择良好的竹子品种,可以更好的起到防风固沙,水土保持
本书主要记载西双版纳境内常见大型真菌和部分地衣及黏菌,共192种,包括子囊菌门14种,担子菌门165种,黏菌6种,地衣7种。每个种包括一至三幅配图,展示每个物种的生境和细节特征,并配以识别特征、习性和分布的描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师生开展野外教学与实习时使用,也可供相关研究人员、林业和
《科学家给孩子的12封信》是书信形式的科普读物,以科学家的视角与口吻为青少年讲述动物、植物、细菌和病毒等知识,以及他们在科学探索道路上的思考与感悟。在《家门口的植物课》中,史军按季节及月份划分主题,通过12封信的对话形式带领小读者品味身边常见的近百种植物,如雪松、荠菜、樱花、水稻、小麦、银杏、梅等。他在书中讲述了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