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事件为线索,记录有关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儒学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内容包括事件产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本书以事件为线索,记录有关先秦时期中国儒学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内容包括事件产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本书为先秦卷之学案篇,以人物为中心,主要记述先秦时期对儒学发展有较大影响的人物,包括该人物的生平事迹、对儒学所持的观点、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以及有关的评价等。
本书是中国儒学通志魏晋南北朝的纪年部分,以时序先后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儒学事件或与该时期儒学发展关系重大的政治与文化事件进行了编年整理,是一部魏晋南北朝儒学编年史,勾勒了这一时期儒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本书以纪事本末的方式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儒学事件或与该时期儒学发展关系重大的政治与文化事件进行了介绍,比如王肃对郑玄之学的反动、曹丕曹髦等魏主兴学举措、魏晋之国子学、儒学与佛学之争等,详细论述其始末源流,勾勒了这一时期儒学发展的基本线索。
本书内容主要是两汉儒学的重要事件,包括萧何收秦图籍文书;立黑帝祠;叔孙通归汉王;刘邦作《武德》之舞;刘邦论得天下之由;叔孙通制定礼乐制度;曹参从盖公习黄老之术;张良学道;刘邦广置神祇而祠等。
本书基本覆盖隋唐至五代时期的整个儒学发展历史。
这部书不仅专题介绍了庄子这个人、《庄子》这部书、庄子思想的根源,还对庄子道的学说、庄子的理想世界、庄子提出的修德途径、庄子对文人士子命运的思索,以及终庄子理想的破灭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浅出的解说。从不同角度展示出了庄子思想的不同侧面,构成了一个涵盖理想、精神、思辩、社会、人生、修行、处世等各个层面的完整的
本书上溯两汉,自包咸、伪孔、郑玄、郑众、马融、王肃、何修;中及两宋,包括皇侃、邢昺、二程、朱熹、二苏,下参清儒数十家;诸如毛奇龄、刘台拱、焦循、宋祥凤、孔广森、戴震、阮元、俞樾、刘宝楠、陈士元、康有为、程树德等等,约数十家之众,再结合近人杨伯峻、钱穆等著作的参考。兼采众家之长,结合述而不著的理念,以力图恢复汉经学为主旨
本书底稿包含两类内容,一类是诸祖耿先生20世纪80年代初为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高年级学生开设“先秦学术概论”选修课时编写的讲义,以及与讲义内容相关的一些初稿或原稿。这类内容即为本书第一章。第一章内容为整理者根据诸先生留下的三份遗稿整理而成,包括油印本《先秦学术概论》、手稿本《先秦学术概论》、手稿本《九流论略》。其中油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