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主线,阐述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包括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机理和微生物生态;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地位,其中涉及微生物在污水、固体有机废弃物、废气处理中的应用;微生物对人类生存环境所产生的有利作用与有害作用。
"本书是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生物学》(第二版)基础上,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修订而成,主要探讨生物与受损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理。全书分为四篇,共十二章。第一篇(第一至二章)为绪论,其中第一章介绍环境生物学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发展动
近40年来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使得西溪南湿地土地面对着新的挑战和问题,这里的乡村水生态系统遭受到巨大的破坏。粗暴的、城市化的灰色基础设施和“机械化”、“现代化”工程延伸至这里。拦河筑坝、河道改造、护岸加固、硬化水渠和田间道路等等措施使得这里的水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本书建立在俞孔坚教授的“海绵城市”理论基础之上,进一步尝
本书为“河流生态修复技术”课程的配套实训教材,结合对水生态修复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以具体工程案例为研究对象,开展水生态系统结构分析与过程分析、明晰水生态系统功能与价值、开展水生态系统总体规划,并针对河流地貌形态、生态护岸、河道内栖息地加强结构、洄游鱼类保护以及河湖水系连通等内容进行系统阐述,并分
本书首先对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内涵、路径、保障体系等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接着概括介绍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理论、现状及国外的做法与启示,并探讨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建设路径。最后结合作者所在单位培育生态环境卫士的工作实际,介绍了部分实践案例。
《重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综合效益评估研究》以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核算成果为基础,系统研究我国重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综合效益评估的理论基础与框架体系,构建卫星遥感、地面调查与行业统计相结合,能全面反映重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效益的评估指标、技术方法与评估模型,并在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京津
本书较全面地阐述和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结合目前我国环境现状及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对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现状、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人类活动影响下产生的水、大气、土壤和其他物理性污染危害及防治方法,生态污染及修复等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和战略意义,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保护已列入国家层面急需解决的问题清单,并强调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管,而大气监测是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本书主要从生态与生态系统、环境与环境系统、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自然资源及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大气监测、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大气监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大气监测、生
本书主要内容是中越边境生物多样性跨境保护技术与实践,一共分两篇,第一篇中越边境生物多样性理论与技术,包括基本概念、生物多样性调查、生物多样性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栖息地恢复技术、生物多样性的适应气候变化途径等内容。第二篇中越边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包括中越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实践、中越跨境生物多样性景观保护、中越生
本书包括气候变暖与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分析评价、国土资源规划基础工作、国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研究四部分。全书首先介绍了气候变暖与生态环境保护、国土规划的基本知识,然后详细阐述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技术、碳减排分析及评价、国土资源规划工作与空间规划技术研究,以适应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土资源规划利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