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聿作品系列》既涵盖作者对哲学观研究、辩证法研究、生命意义研究的思考与探索,也包括哲学通识类理论著作,是作者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教学的代表性成果,其长期以来对哲学基础问题的关注,对哲学教育的关心,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构成了本作品系列的主旨与灵魂。
本书首先从黑格尔早期的研究对象谈起,分为五章。第一、第二章介绍黑格尔早期思想的研究对象,以及黑格尔批判宗教问题的最初理论根据——康德理性神学。黑格尔认为宗教是导致当时的德国社会产生人与宗教、人与上帝、人与社会相对立的根源。黑格尔希望通过运用康德理性思想改造基督教思想中的对立性,实现人的生命解放和自由。坚持康德理性神学为
中西文化存在怎样的根本性差异,是马克斯·韦伯、葛兰言、李约瑟、张光直、葛瑞汉等西方的中国研究者孜孜不倦讨论的焦点——二元与一元、断裂和连续、超越与原始、悲剧与和谐等各种两极化概念充斥着20世纪的中国思想研究,将中西置于绝对的对立关系上。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文化拥有了一种固定不变、仿佛与生俱来的预设——“天
英国畅销哲普大师、畅销书《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作者朱利安•巴吉尼最新力作以一种更温和的理性去质疑和思辨,会更有力量,也更有价值“理性”长期以来被人认为是人类最高的成就,它一直就在我们周围。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理智的能力使我们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而如今它已不再是一种令人钦佩的能力。理智与理性已成
本书基于对当今著名学者默罗阿德?韦斯特法尔(MeroldWestphal)宗教认识论的考察,并吸收当今美国分析哲学著名学者琳达?扎格泽波斯基(LindaZagzebski)德性知识论的较新研究成果,试图揭示出认知主体绝不是如传统认识论所说的抽离于各种影响因素的“孤立的、抽象的、先验的、普遍的、存在性意义上的个体”,认知
行动在认识中扮演着一个很特别的角色。《信念认识论/光明社科文库》试图通过厘清信念、认识与行动的关系对认识论问题做一种转换视角的审视。
《价值论研究》是由上海大学价值与社会研究中心和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价值哲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编撰的学术集刊。本辑为2019年第1期,所选内容既有关于价值哲学基础理论的探索,也有关于价值实践问题的解读;既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讨,也有对中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资源的发掘,还有对当今时代价值论研究使命的剖析,以及对价值
尤利西斯与海妖
当前,人与社会关系对峙时有发生,人与自然关系恶化还未被根本扼制,人与自身关系异化凸显。本书以人与社会、自然及自身关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导向,构建以人—境和谐共生为精神旨归的“社会生态人”人性假设,阐释“社会生态人”以协同进化为价值目标、以社会责任和代内代际公平为根本规范的人性范式,探讨“社会生态人”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阶
本书紧贴从已知把握未知的可能性这个在哲学史上由来已久的话题。陈述认识论相关内容,重新诠释以往哲学家的重要思考,试图减少人们关于认识问题的重复性错误,并主要沿着判断、已知、未知、可能性、假设、真理、语言、逻辑、心灵(自我)和伦理的顺序自然推进。 本书主要可分为五个篇章:一、从判断到未知。作者从判断问题入手,在思考中牵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