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欧洲的火药桶,随着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欧洲列强纷纷倾其全国之力,投入这场前所未见的残酷血战。绵延千里的铁丝网和壕沟阵地,成为列强厮杀的角力场。数以百万计的军人在弹片四溅、血流成河的泥泞战场,试图打出一个世界新秩序。两个集团都疯狂扩军,许多新式武器被投入了战场,飞机、坦克、机枪
俄罗斯东欧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模式,既具有相近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质。共性是这些国家的现代化具有后发性.特质是这些国家的现代化具有个性化形态。事实上,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没有脱逸出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在现代化进程展现出来的特质,更加印证了现代化既是世界历史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每个国家或地区以各自的方式必经的历史阶段。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十一辑)》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年刊,面向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为促进和推动国内世界近现代史研究而提供的一个学术交流的园地,辟有史学理论研究、全球史研究、国际关系史、地区国别史、博士生论坛、争鸣、书评、史学资料、研究综述等栏目,对于推动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史研
本书全景式地再现了一战的大历史,同时,作者也不满足于粗线条的勾勒,而是旨在通过对一战的速写及特定事件与人物的白描,力图让人们感受到百年之前那场战争的丝缕气息,感知到那场战争中个人的渺小与伟大,人性的荒谬与脆弱,能通过研读这段模糊的历史,找到一个与世界对话的清晰参照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精)》是世界著名军事史学家、现代战略大师李德·哈特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详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整个过程与各方战略战术的运用。1914年,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引爆了整个世界。欧洲列强集团纷纷全面动员,倾其全国之力,投入这场前所未见的残酷血战。绵延千里的铁丝网壕沟阵地,成为列强意志拼搏的角力场。数以百万计的
1914年6月28日早晨,当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索菲·霍泰克抵达萨拉热窝火车站时,欧洲还是一派和平的景象。然而,37天之后,这里却燃起了战火。由此引发的战争让1000多万生灵化为枯骨,三大帝国被摧毁,世界历史由此被永远地改变了。但时至今日,仍没有人能说清“一战”是如何开始的。“一战”导火索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萨拉热窝
《第一次世界大战总盘点》共九章,对战争全局进行了总体性的分析、评论。分力量失衡、协约同盟、制订计划、军备竞赛、战火初燃、势均力敌、天平倾斜、决战决胜、硝烟未散九个部分对战争的起承转合进行了说理性的描绘,论说了的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的主要优点在于简明扼要,对大战的背景、过程和结局,对主要战场和次要战场,对陆上、海上和空中作战行动均有所交待,读者可在很短时间内,对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或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加之作者是记者出身,语言较为活泼生动,对某些人物和事件的描写虽寥寥数语,但栩栩如生,给读者
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是公认的“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历30年而成的心血巨著,全球持续畅销的历史杰作;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巴西前总统卢拉、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爱德华·萨义德、尼尔·弗格森、托尼·朱特等欧美著名学者隆重推荐。霍布斯鲍姆认为,学术不该为少数人服务,因此历时几十年时间写就了这
《一战全史(超值白金版)》全景再现20世纪初那场血泪与生死交织的空前军事浩劫!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1918年,主要战场在欧洲但波及全世界。它的本质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霸战,主要在同盟国与协约国这两大军事集团之间进行,后来发展到共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这场史无前例的全球性军事冲突。1914年6月28日的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