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第三十九辑,收录了近代中国历史研究方面16篇文章,内容涉及近代中国政治与法律、近代社会与经济、近代思想与文化、史料考辩等领域,均为专家学者原创、首发文章。政治法律方面的论文有《国民政府关于1939年暹罗改名事件的因应研究》,近代社会与实践方面的论文有《乘势而起:民国时期的云南旅游》,近代思想文化方面的论文有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教授余子道的文集。所选文章涉及的主题非常广泛,涉及中华民国史、中国近现代军事史、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研究、淞沪抗战研究、汪伪政权研究、复旦往事回忆、人物评述等,文章体裁包括学术论文、书评和图书序言、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以及研究计划、研究总结等。从本书的各篇文章,读者可了解这位著名学者的研究、工
本书共十部分,内容包括: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0)、民国的初建(1912-1923)、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924-1927)、内战与危机(1927-1937)、抗日战争(1937--1945)、中国命运的
近代日本为满足侵略与殖民需要,采取个人踏访、官方扶持、设立机构等各类手段,长期、系统开展对华情报调查,调查活动一直持续到日本战败,留下了卷帙浩繁的见闻录、调查报告、统计资料、研究专著等原始文献。本丛书系统整理近代日本对华调查的文献,分辑影印出版。第十辑收录近代日本对华南的调查资料,刊行机构包括广东居留民团、广东日本商工
本书是对清末名臣梅启照留存手稿的整理之作。梅启照,江西南昌人,道光五年生,咸丰二年恩科进士,后在翰林院、吏部任职10年。梅启照一生除施行新政、教书育人外,还研究数学。本书中收录梅启照信札手稿98件。
本书为学术集刊,由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办公室编,2023年第2辑(总第3辑)发表第一届近现代文献整理与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11篇,分为革命历史文献研究专题研究民国文献整理研究等栏目,论文包括《解放战争后期中共编纂江南地区城市调查资料述略》《<德文协和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华德文报刊的过渡与转向(1932193
近代中国研究论文集,研究内容包括中国近代人物、政治与外交、经济与社会、抗日战争、学术述评与史料辑考等方面,代表性文章近代人物方面有《民国时期宋庆龄义演筹款活动述论》《梁启超旧体诗与金泽荣汉诗比较》,政治与外交方面有《郑孝胥与岑春煊关系探究》《史语所人才完成机制探析》,经济与社会方面有《民国青海工矿业研究》《清末民初现代
本书撰成于1938年春夏之交,是蒋廷黻先生为当时的年轻人写的近代史通俗读物。这本两个月内一挥而就的初步报告,竟成了八十多年来史学界不可逾越的高山。自成书以来,畅销海内外几十年,长盛不衰。 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以往的中国史学界,有关近代中国及近代中国对外关系史的著述,几乎半数以上都是因袭本
青年历史学者羽戈的最新力作,观察晚清政治的必备之书。适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执政者面临新旧思想的交替。进退之间的决策,影响的就是一世之国运,是拥抱新思想,还是固守旧手段?羽戈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这一历史线索,深度分析慈禧、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的知识结构与素养,以及在时势之中各自所作出的决策,剖析其复杂的心路历程,总结
本书为我社经典长销书,本书作者戚其章以数十年扎实研究为基础,以极为严谨的态度,广采中日及英文资料、档案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了全面展示,也进行了全面、生动、严谨的描述和分析。从书中,读者可以从大至每一次战役、小到每一次战斗的层面全面了解这场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巨大的事件,从而加深对整个中国近代史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