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栎阳城遗址是战国时期秦献公、孝公时期都城、秦末汉初塞王司马欣、汉王刘邦都城,同时还是都长安之前汉王朝的第一座都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2012年以来持续开展栎阳城考古工作所获成果的系列报告之一。在全面整理考古资料基础上,刊布为确定栎
屏风是家具中的一大种类,起源甚早,其初始功能主要是屏挡风寒与视线,以及对室内空间进行再分割。随着时间的推移,屏风的功能、结构和工艺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及至清代,已经发展为座屏、围屏、插屏、挂屏四个细类,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着广泛的使用。清代宫廷中陈设使用过的屏风数量相当庞大,仅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旧藏挂屏,其数量就有九百余件
本书是作者从1982年从事文物研究及考古工作以来研究成果的精华,其中涉及从新石器到宋元时期的中原地区文物研究及考古研究成果,包括陶瓷、玉器、石器等,对于文物研究、考古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书中共分为河南考古百年发现篇、河南考古百年人物篇、河南考古百年纪事篇、河南考古百年附录篇。不仅是学术方面的集合,
相传大禹治水,挥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之水滔滔东去,三门峡由此得名。辖区地处秦岭余脉崤山山麓,千古雄关函谷关矗立境内。因古时崤山与函谷关并称“崤函”之塞,三门峡又称“崤函”。三门峡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三门峡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近现代考古学的开端,百年来三门峡地区的考古发
本书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巫山博物馆在2000、2001、2002、2005四个年度对重庆市巫山县大昌古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的专题报告。大昌素有“袖珍古城”之称,并有保存完好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建筑群。巫山大昌古城遗址主要包括明、清两代的文化遗存,遗迹和遗物均较为丰富,本报告详细介绍了2000~2005年的发掘收获,并将考古
本书是首都师范大学考古学专业成立二十年的纪念文集,共收录该专业14名教师的23篇文章,内容涉及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汉唐宋元等时段,包括考古学文化、古文字、玉石器、陶瓷器、青铜器等专题研究,还涉及博物馆学、科技考古、公众考古、文化遗产等方面研究。
2021年10月~2021年12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现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房山安庄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战国墓葬22座,西汉墓葬61座,东汉墓葬35座,唐代墓葬1座,辽金墓葬12座,明代墓葬31座(含明堂1座),清代墓葬29座。其中东汉砖室墓、唐及辽金时期部分墓葬破坏较严重,保存较差,出土随葬品的等级规格也比较低。
本书为配合桂林市正阳路东巷改造工程而开展的抢救性考古勘探、发掘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探沟、探方考古发掘发现情况、重要遗迹、出土文物三个部分,着重介绍东巷发掘区域的地层堆积情况、桂林靖江王府宗祠遗址的发现情况以及出土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读者从中可以了解桂林城区深厚的历史底蕴及城市变迁过程,也为研究桂林历史文化提供了难得
安徽省濉溪县长丰街酿酒作坊群遗址位于濉溪北关沱河路北侧,面积达37万平方米,年代大多在明清至民国时期,有的早至元代。2019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淮北市博物馆联合对长丰街酿酒作坊群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面积约3000平方米,清理了魁源坊、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