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有共5章。第1章为误差理论;第2章为基础性实验;第3章为综合性实验;第4章为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第5章为虚拟仿真实验。另外,为了实现教学的立体化和教材的信息化改革,实现项目通过“互联网”二维码技术将数字化资源与教材、实验操作有机结合。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全书共四章,系统地介绍了物理实验基本操作技术、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等相关基础知识,全面阐述了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测量方法,共安排了实验项目34个。本书编入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以及近代物理实验,以期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
本书融入近年来作者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结合南阳理工学院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编写而成。全书共分5章,即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础实验、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综合与近代物理实验。全书包含了32个实验项目,内容覆盖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磁学和近代物理等各分支学科领域。
全书结构简单,主要包括预备知识、课堂实验和拓展实验3部分。第1章预备知识介绍基础理论、实验方法和基本仪器的使用;第2章课堂实验设置了36个实验,覆盖范围广,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实验,每个实验又分别由背景简介、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内容及步骤、思考题和实验拓展等组成,内容全面丰富。通过对第1
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物理实验基础知识,主要介绍实验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有效数字的概念和常用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第二章对物理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及调整技术进行归纳介绍;第三章为基础实验;第四章为综合与提高性实验;第五章为设计性实验。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23年版),在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多年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编写而成的,融入了物理系实验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多年的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成果。全书共分为3大篇,包括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的基础性物理实验与设计
"本书是在2019年出版的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系列教材《普通物理实验教程》(第二版)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研究成果和教材使用情况修订而成的。本书共分“实验理论基础知识”“基础实验”“设计实验专题”三篇,分为13章,包含100个实验。其中“基础实验”包含66个实验,可作为必修和选修实验。本书“基础实验”中实验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23年版)》,参阅国内许多兄弟院校的优秀教材和实验研究成果,同时结合华南师范大学理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课程体系和设备情况,以及教师的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和经验编写而成的。《BR》本书绪论介绍大
本书是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目标为指导编写而成的,共7章,内容包括大学物理实验概述及实验报告撰写规范、测量及误差处理理论、数据处理方法、基本测量方法、基本实验工具使用、基础性实验、选作实验等,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引入课程思政和物理学史知识,突出基本技能训练,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现有教学仪器的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本书围绕大学物理实验中的光电效应、薄膜干涉、空气热机原理等22个实验项目,从物理学史、科学家故事以及科技应用等方面对每个实验的思政元素进行充分挖掘,并渗透融合到实验的教学过程之中,不仅对学生理解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