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废名小说中的道家思想因素、废名小说与禅宗、废名小说与儒家文化、废名小说《桥》文化阐释、莫须有先生系列小说的文化阐释、废名小说创作的变迁与发展。具体内容包括:生存环境的宁静之美——乐园的回归;人物的静柔之美等。
本书分为四编,分别为《老残游记》纪念版、《老残游记》阅读版、《老残游记》百年来重要评论选载及论文综述、刘鹗遗文遗墨及轶事选辑。具体内容包括:《老残游记》初集第十一回刘鹗手稿遗珍(1903);《老残游记》初集自叙手迹(1906);1903年《绣像小说》连载《老残游记》纪念版图影;《老残游记·初集》及刘鹗自评等。
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好书”作者莫砺锋先生专为孩子精选的中国经典阅读系列——少年版·中国经典,精选青少年应读的古代典籍,涵盖文、史、哲、国学多方面,让孩子全方位吸收传统文化精华滋养,好读易懂理解快。分册由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张强,古代汉语专业徐尚衡教授,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
在汉代《诗经》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所谓的“四家《诗》学”。其中发端于民间的《毛诗》学说因在汉末得以广泛流传,在唐代又获得官修《五经正义》的正式确认,因此较为完整地流传至今,成为今人阅读《诗经》最为重要的凭借。而汉代官方授受的三家《诗》学却不幸地失传了。至南宋末年,学者王应麟痛感三家《诗》学之亡佚,遂编撰《诗考》,遍
儿童文学是儿童认识世界以及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儿童文学的创作中渗透审美素养,不仅能让儿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同时还能让儿童发现美、感悟美并应用美。基于此,本书以儿童文学审美策略与创作方法为研究对象,以儿童文学的概念、作用以及历史发展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儿童文学的审美策略与创作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儿童文学
本书内容包括:蒙古《格斯尔传》研究综述、蒙古《格斯尔传》渊源管见、《治理汉地固穆皇帝的朝政之章》考析、关于《格斯尔传》中的“蒙古”一词、《格斯尔变野的故事》探、《格斯尔传》最早版本之我见等。
本书是《夏承焘全集》之一,收录其所著《词林系年》,影印出版。《词林系年》是夏承焘先生最重要的词学著述之一,纵贯唐、宋、金、元四朝,以年代为经,以词人行实为纬,以历史大事为参照,兼及词作考系。今次影印的《词林系年》手稿,原稿当有八册。
本书以详实的论述与深入的分析,带领读者领略那些才华横溢的作家在文学领域的内在力量,通过对这些作家及其作品的解读与鉴赏,旨在激发广大读者对于中国文学的热爱与兴趣,从而加深对我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具体内容包括:鲁迅文学成就及小说艺术分析、《呐喊》《彷徨》中的悲剧艺术、《故事新编》中的反讽艺术、茅盾文学成就及小说艺术
本书为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7JA7510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书着眼于对“苏门学士集团”成员之一——张耒的诗文进行个案式的研究,着力点在张耒诗文理学、心学等文化性溯源及研究。全书前半部分侧重溯考,后半部分偏于文化表达,同时兼顾张耒与“苏门学士集团”其他成员的交流情况。国内关于张耒诗文纵
李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名垂青史的诗仙是洒脱不羁的侠客,亦是资深的旅行家与探险者。他的一生,堪称传奇。本书从李白颇具神秘色彩的身世讲起,以开阔的视野、细腻的笔触介绍了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精彩绝伦的人生经历,侧重于刻画李白的盖世奇才和豪迈性情,力求突出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浪漫情怀和宏阔高远的精神境界,带给读者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