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外国专家口述中国》结集了-百余位获得中国政府奖的在华从事文化教育的外国专家口述资料,他们是逾百万在华专家的代表,以其在华工作亲见、亲闻、亲历,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现了当代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与繁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想与政策,是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价值的最好形式。本书是国内外迄今为止最大规模
本书是一本个人杂著,取书名《七十八事》,是因为作者父亲活了七十八岁,本书记录七十八件关于父亲的事情。作为儿子,心中想起父亲的事情何止这些。不写出来,这些事就永远留在言谈、记忆中,不是担心自己以后老了糊涂了,而是希望儿孙们能永远清晰地知道真实的先人。父亲是家中的太阳、作者心中的英雄和榜样。父亲去世,作者痛不欲生。这七十八
心无百姓莫为官
本书系长篇报告文学,作者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帮我们援巴老兵发掘、整理、讲述40多年前援巴的悲壮故事。全书共有13章,分别论述了旗卷昆仑、英雄血泪、再战天路、国旗勋章、筚路蓝缕、苦乐年华、白衣天使、熠熠丰碑、风雨故园、常伴英雄、御风万里、跨国祭灵、皓首同归等方面的内容。这是我国首部真实、全面记录中国援巴往事的鸿篇巨制,它具有
《百年跫音》是一部原创文学作品。本书结集了王蒙、梁晓声、柳建伟、梁衡等五十余位重量级的著名作家,从党的重要孕育地北大红楼发端,以文学的形式,对北京诸多重要红色地标进行了深度解读,对百年党史中留下光辉印记的诸多重要人物进行了生动还原,对发生在北京的诸多重大事件进行了鲜活书写,内容涉及人生、历史、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等各
本书收入李蕤1952年6月27日至10月25日赴朝日记,以及1952年2月20日至11月21日分别从出发之前的北京、丹东和朝鲜前线战场发回的32封家信,完整记载了赴朝9个月间的行踪所至、大事梗概,记录了志愿军的生活和战斗,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朝鲜军民的风土人情,前线后方的热烈互动等。
全景式深度反映40多年以来中国朱鹮拯救和保护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的长篇报告文学。作者莫伸、韩红艳、齐安瑾数十次深入朱鹮发现地洋县,采访数以百计朱鹮保护的亲历者和参与者,牵丝引线,研读大量相关资料,生动再现世界极度濒危鸟类朱鹮,从最初发现时的7只到如今7000多只的复壮之路。在讲述珍稀物种生活史的同时,记录朱鹮从发现到保
本书讲述当代中国集装箱运输代表人物李克麟的传奇人生,和以他为代表的共和国两代航运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不负时代海疆开拓的事迹。李克麟致力于实现“WewanttobeNo.1(我们要做第一)”的目标,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中,把准世界航运市场脉搏,把握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在“坚信”与“坚持”中逆流而上,带领中国航运企业挺进世界
本书讲述了记江西省供销农商大市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章解开、江西金茂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段雪茂、江西余干南洋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国仕、江西德安洪达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彭兴国、江西上饶友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锋亮等人物的生平事迹。
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本书组织来自六大洲、约30个国家的五十名国际青年共同撰写,以彩色图文书的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海内外读者介绍国际青年在中华大地上行走的所思所想,用鲜活的事例讲述中国人民如何奋斗圆梦的故事,用个人所见所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