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先生曾说: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论语>的真相》是贾志刚老师在前人解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一套历史读物。他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原有的篇章重新分类,在上篇中罗列出孔子关于为人处世的贵族精神18条,总结出孔子的自省、知耻、自尊自爱、包容和敬畏、坚持与变通。
本书以《易经》为本,兼考《易传》,并参考先秦其他相关典籍,对《周易》之中所涉及的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进行归纳总结、甄别评定,以期较为系统地对西周前后的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进行初步梳理。最终,以《周易》为骨架,以其他先秦典籍为辅助,勾勒出先秦,尤其是西周时期的基本法律图景。除序与结语外,本书共分为七章。前三章为
《儒家价值观念流变研究》主要针对先秦儒学价值范畴展开论述,并对诸多价值范畴的后世演变进行相关分析与对比研究,在理论研究和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方面均有重大意义。
《庄子诂译》是对《庄子》三十三篇的注解和翻译,全书约30.4万字。《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作,鲁迅称“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予以高度评价。但由于多“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庄子语),所以在诸子百家中又比较难读。虽然古往今来注译甚多,还是歧义频出,问题不少。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注解方面,以语言科学为依
道德经
本书是一本哲学专著,共七章,230千字。章讲述现代人本管理理论,第二章讲述儒家人本管理思想的起源,第三章讲儒家人本管理思想的内涵,第四章讲儒家人本管理思想的落实与流变,第五章讲儒家人本管理成果的产用价值的实现。本书立足现代人本管理理论的内涵与发展,比较全面地研究了儒学中的现代人本管理思想的内涵、发展、落实与流变而
本书是在反思“综合创新”“返本开新”两种流行的儒学现代转型路径的基础上,以“溯源重建”的思想姿态--即回到作为大本大源的生活之中,以仁爱之心为基本的态度,重建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宜的“本”,进而重建由此新“本”所奠基的形而下的各种“末”--即追求儒学的现代转型,从而完成对儒学的一种现代诠释、一种新的总结。
《鬼谷子》,又名《捭阖策》。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转丸、胠乱)失传。(一说二十一篇,一说十七篇)。书中举例各家,有有儒子贡,有纵横苏秦张仪。《鬼谷子》思想学说之所以能在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独树一帜,不仅在于他的与众不同的纵横理论,更在于他以“道”为理论依托,将其思想学说
从一个家道中落的青年,成长为开拓一派思想的宗师墨子的一生,慷慨而传奇。兼爱是他的理想,非攻是他的追求,他的智慧、辩才和技艺在墨彩交错中鲜明而立体。一起来感受他思想的理性与博爱品酌他内心的“侠”与“义”。
在庄子丰富而浪漫的精神世界里,人可以与蝴蝶相互变化,可以与鬼神对话,可以从光怪陆离的景象中参悟出哲理,从庄子的日常生活,到他的言行举止透过夸张而不失趣味的描绘,在水墨画深浅交错的飘逸意境中引领我们前往庄子世界的“奇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