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十章,涵盖了乐理考级中普遍涉及的基本乐理、初级和声、乐器法等音乐理论知识。作者根据二十余年高校作曲理论类课程的教学经验,写作中紧紧围绕一般教材中较少涉及的“Why”(知识点的来源与构成原理)和“How”(如何记忆并使用知识点)这两个要点,使读者不必死记硬背,而是在充分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学习多种解题思路,并通过每章
本书共两编。上编:西方声乐艺术的历史与文化特征,对西方声乐艺术的历史进行概述,从时间艺术的空间化、听觉艺术的视觉化、动态艺术的静态化、理性与感性的悖论等方面研究西方声乐艺术的文化特征。下编:中国声乐艺术的历史与文化特征,对中国声乐艺术的历史进行概述,从时空艺术的线性化、形态与感官的整全化、感官艺术的意境化、理性与感性的
合唱与指挥关系密切,好的合唱作品离不开优秀的合唱指挥,指挥能够充分发挥出合唱作品的灵魂,作者在高校里从事合唱音乐教育,有大量的实战经验。本书以“多角度探寻合唱指挥艺术”为选题,主要内容以合唱指挥艺术概述为切入,重点论述了合唱指挥应具备的要求和能力、合唱指挥的图式与手势、不同拍子的指挥方法、不同声部的合唱指挥要求、合唱指
本书是中国音乐学院中青年学者文库系列丛书,由著名女高音演唱家杨曙光著。杨教授从教几十年,在声乐教学之余,对有关声乐的文化内涵、声乐的教学规律、声乐的理论与实践、歌剧演唱等有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汇编成集。该书共分四章,分别对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中国歌剧演唱、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演唱、中国声乐教育进行概述探索。
该书以阐明曲式学科的基本原则为动力,将其比喻为学习音乐语言的“语法”来看待,进而引申到对于现代音乐作品中结构创新的种种内在关联,并且认识到,音乐历史上结构创新的出发点就来源于传统曲式的基本原则。西方自18世纪以来所建立的作曲技术理论的规范,直到今天仍然是指导音乐创作的基础、音乐院校教学的主流。多年来曲式教学的误导就是以
本书是一本研究永嘉昆曲音乐的专著。全书以永昆剧目为主要对象,依据《古本戏曲剧目提要》(目录)中的归类标准,将永昆剧目归属“杂剧”“南戏”与“传奇”三个篇章。每个篇章由剧目简介、出目与曲牌的收录情况以及曲牌音乐提要等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依据收集到的永嘉昆曲口述曲谱对永嘉昆曲音乐曲谱和曲牌加以考证研究。
走进广东汉乐(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程系列)
本书以绘本的呈现方式,内容涵盖大量的基本乐理知识,融合了奥尔夫器乐配合、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以及身体打击乐等多种形式,引领小朋友全方位地综合感受理解音乐。4年来,作者已在多家教学机构开设实验课,先后有百余名儿童受惠于课程。基于中国学龄前儿童的认知范畴及学习特点,本书的教学顺序和教学方法不同于常见的专业乐理书籍,颇有新意。
本教材是“2017年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教改项目(项目编号:FBJG20170098)的结项成果。本教材所属的教改项目“跨学科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广告与音乐专业结合为例”是对高校跨专业教学实践的初步探索。本教材力求做到案例准确宽泛,逻辑清晰,表述通俗且使广告与音乐专业的学生均可阅读。在我国目前尚无广
本书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历史沿革与艺术风格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从古代的形成直至今天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对在发展中出现的不同艺术风格,如戏曲与曲艺唱法艺术风格、原生态唱法艺术风格、民族唱法艺术风格等给予定位、归纳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