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刊选译了西方学界研究洛克的五篇代表性文章,主要围绕洛克的《自然法问题》展开。学者莫里斯和霍维茨的论文对洛克的《自然法问题》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述评;齐奈施的论文认为《自然法问题》体现了洛克道德观的内在一致;朱克特的论文则对齐奈施进行了反驳,认为《自然法问题》包含了许多前后的矛盾和龃龉;韦斯特的论文则又是对朱克特论文的
校庆之期,亦是反思之时。开启法律之门,培养法学人才,推动法制变革,建设法治社会,已经一百多年,此间我们收获了多少牢不可破、深植民众精神之中的法治成就。在努力路上的法律人共同体中,法学教师是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站在法律门内,执鞭讲台,培育法学学生、研究法学问题、阐发法学理论、推动法治进步。这本文集就是北大法律学人思想的一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法律文化建设研究/“延安时代延安精神研究”丛书》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法律文化建设理论渊源为前提,立足于陕甘宁边区的社会现实,从具有代表性的中共领导人、法律工作者、边区民众三种法律文化建设主体的法律思想、法律意识角度,解构了“隐性的法律文化”;从边区司法机构、司法制度及各类法律法规的动态发展角度,解构
厦门法学文库是厦门市法学会组织编写的汇集厦门司法实务界和理论研究界的精英撰写的有关我国法律理论和法律实务研究的前沿学术文集,通过展示厦门司法的特色,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建设提供积极的样本。《厦门法学文库(2017年卷)》收录2016-2017年厦门司法实务部门和理论研究部门的学术论文。
亨利·梅因爵士是19世纪英国历史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为人熟知的,无疑是《古代法》中的这一宏伟表述: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然而,梅因在任职于英属印度殖民地官员时,却对印度那原始的身份社会进行饱含同情的辩护,批评对印度进行过快的现代化开发,反对给印度制定成文法典。那么,梅因的理论与政治
对中国而言,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法律经济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作者汲取多位知名经济学者的精辟观点,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等,借此剖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种种法律问题,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具体呈现了法律经济学的多元面向。作者在书中以诘问的方式,言简意赅地揭露经济学者的思辨历程,不仅可为深层思索判断的参考坐标,同
作为柏拉图晚年的*后一部著述,《法律篇》向来被视作柏拉图从天上城邦走向地上城邦、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到制度的主要转变之作,奠定了后世追寻和探讨法治奥义的框架基石。 而本书是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理论学科组织历届博士研究生研究柏拉图《法律篇》的成果之一。导师和学生从经典文本出发,并尽可能结合既有的古希腊历史研究成果以及对柏拉图
《法律文化论丛(第8辑)》内容简介:法律文化论丛(第八辑)》主要收录法律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凡有关法律方面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研究作品皆在刊载范围内,尤以精神文化中的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为主。本论丛力求汇集所有研究古今中外法律文化的成果,并倡导今古相参、中西互证,秉承着视角新、话题新、观点新的宗旨,力争为读者提供*新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