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收录的文章涉及人物思想、文化教育、经济活动、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等。唐廷枢研究方面,既讨论了晚清时代变局下唐廷枢民族救亡意识和家国情怀的日益深化,由洋行买办转型为近代民族企业家,主持或参与兴办近代民族民用企业,积极投身教育和慈善事业等事功,也探讨了开平煤矿创办初期唐廷枢运筹帷幄筹资融资,将开平煤矿发展壮大的过程。郑观应
本书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亲笔回忆录。全书按时间顺序展开,从家庭背景写起,回顾了自己传奇、复杂的前半生,包括入宫做皇帝、遭遇辛亥革命、退位、民国成立、北洋军阀混战、出宫、客寓天津、做伪满“皇帝”、逃亡等,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帮助下,反省和改正错误思想,积极学习,成为普通公民的全部历史
本书是一部高扬抗日将领崇高精神,为民族和国家构筑精神丰碑、注入精神动力的精品佳作。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悲壮也最伟大的一次反侵略战争。本书不面面俱到地写“传记”,而是聚焦赵一曼、杨靖宇、周保中、左权、马本斋、张自忠、戴安澜、佟麟阁、王铭章、高志航这十位抗日将领最感人的人生横切面或瞬间,以朴实的语言展现了英烈的革
《回忆鲁迅先生》是萧红散文的代表,1940年7月在重庆妇女生活社初版,署名萧红。书中除萧红撰写的同名散文名篇之外,另附有许寿裳的《鲁迅的生活》和许广平的《鲁迅和青年们》两篇文章。
沦落贵族的身份——出身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仕途的不顺——因避讳父名不能举进士,加上弱病的身体,一起造就了李贺命运多舛的人生。但他没有因此沉沦,而是凭借自己的才华,创作了不少千古传颂的佳作:斑斓的战场诗,快意的马诗,意气风发的应酬诗,沉忧郁的感怀诗,脑清目爽的开悟诗,浪漫瑰丽的想象诗,讽刺乱政现实诗等。本书从李贺生
《傅雷家书》是傅雷、朱梅馥、傅聪创作的书信集,编者是傅敏。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傅雷家书》里倾注了傅雷夫妇对长子傅聪及儿媳弥
本书通过讲述中国新生代女性科学家的故事,从科研活动、日常生活和科研精神等方面展示了新时代青年女科学家如何在科研道路上不断进步,在不同领域取得突破的故事。同时,书中还描绘了她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展现自己的个性,以及在追求科研理想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本书从多个角度和维度塑造了青年女科学家的形象,有助于挖掘女性科技工作
本书通过口述历史的方法记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陶器烧制技艺(荣昌陶器制作技艺)20位传承人的人生经历、回忆和感悟,制陶之路上的传承与创新。记录整理时注重忠于原貌,把握其语言特点并保留相应元素。这是一本谈手艺的书,更是一本谈文化的书。在手艺人的叙事中,你可以更真切、更深刻地了解传承人及他们所秉持的工匠精神,让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总能在当下的语境中生成新的意义。《史记》便是我们必读的史学和文学经典。今天我们该如何用现代的眼光重读《史记》?如何让《史记》与我们当下的社会和个人生活发生关联?杨鹏先生对《史记》人物的点评独辟蹊径,他带领读者打通东西方视野,将《史记》中人物的命运与故事置于更宏大的时空结构中进行考察,让我们真
本书讲述了晚唐重臣李德裕跌宕起伏的一生。从门荫入仕到被贬海南崖州,浮沉于政坛四十余载,五次进京为官,两次拜相,四次被贬被排挤离开京城。他受命于危难之际,以过人的勇气与智谋,施展文韬武略,征讨藩镇叛乱。抑制宦官专权,巩固边防军政,清廉正直,光明磊落,表现了一代卓越政治家、军事家的杰出才干与风范,记得了后人的高度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