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文化外交的相关理论阐述德国文化外交的战略,重点叙述了德国文化外交战略的基本目标、主要政策、主要手段、核心重点、非核心部分、障碍和趋势。
上海合作组织是由中国倡导成立和参与的*个国际区域性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是上合组织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切入点和新的增长点。中国参与这一进程,需要从战略高度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战略规划,为此需要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本书以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合作为视角,对上合组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内涵、经济意义、战略意义、发
《中国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政治局部动荡的背景下,中国与葡语国家的合作发展在2017~2018年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重塑国际贸易格局的新力量和合作典范。《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发展报告(2017~20182019)》从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的视角,分经济贸易、社会文化、国际关系三个领域阐述了中国与安哥拉、
迈克尔·马辛在《纽约书评》撰文指出:“自《外交事务》杂志1993年发表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以来,没有一篇学术文章像这篇这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篇文章就是米尔斯海默和沃尔特于2006年3月发表在《伦敦书评》上的《以色列游说集团》。它研究了美国蕞忌讳的问题之一:以色列游说集团对美
本书围绕新时代如何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汇聚了多位学者的精心之作。理论层面涉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基本问题、政治意义、当代价值等;实践层面涉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国际关系、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等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看,宏观问题与微观问题并进、国际视野与国内视野兼具,思想前
本书是中外知名外交专家、学者贾庆国、苏格、崔立如、黄仁伟等对中国外交新变化、新应对、新实践的深刻思考,通俗表达。 专家学者聚焦中美关系、双边外交、中国主场外交等几个领域中的重要模块,从历史、现实等不同角度理性观察中国外交政策,在中美关系和一带一路等话题上既保留了历史纵深感,又体现了学者的时代关切。本书既是新时代中国外交
自2013年以来,网络政治逐渐成为中美关系*重要、*敏感的议题之一,网络和政治的结合正在从低级政治向高级政治发展。在此背景下,本书围绕四个主题(网络政治与国际关系结合的理论思辨、中美关系中网络政治重要议题、中美网络政治的主要影响因素、中美网络政治的未来走向)展开探究,旨在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分析中美关系中的网络政治问题。通
本书为三亚公共外交研究院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及相关驻华使馆联合举办一带一路国家公共外交论坛专家学者提交的报告辑而成。收录论坛讲话及学者文章40余篇,探讨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国与沿线各国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彼此间市场、行业间的融合,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享共赢的良好局面。对外传播好一带一路倡议,公共外交
世界秩序模式工程既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又是一个有着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取向的国际关系学派世界秩序学派。世界秩序学派以和平、经济福利、社会正义和生态平衡四项价值为分析框架,以国家、特别是非国家行为体为行为主体,以全球法治、体系变革和以人为本为理论内涵,力图通过改革联合国和跨国社会运动实现世界秩序的转型。该学派坚守传
本书以城市的视角分析当代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演变,从城市参与全球治理、城市外交配合国家总体外交、主场外交以及一带一路的城市外交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其中既有理论探讨,也有实证分析,从整体上丰富了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