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近代中国视觉文化研究”的研究项目。本书从晚清中国的视觉性出发,以视觉性统合美术、画报、摄影、幻灯、电影和文学等各种视觉技术和媒介,挖掘出近代中国视觉性的基本图式。书中论断建立在翔实材料基础上,爬梳了大量近代报刊和图像资料。
本书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中科大附中)师生为纪念建校50周年而创作的艺术作品集,包含绘画、书法、篆刻、摄影等类别,均为师生原创作品。本书充分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中科大附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取得的成果,彰显其办学特色。全书形式多样、内容活泼,体现出中科大附中师生开阔的视野
本书以西方现当代艺术为主,介绍和分析20世纪以来主要的艺术运动、艺术理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既可做教材,也可以作为艺术爱好者理解现当代艺术和理论的入门读物。在当代部分,本书特别加入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亚洲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并且重点对后现代时期以来的当代艺术和艺术潮流进行比较详细和深入的分析评论。书中介绍的所有艺术家的代
《中国美术史》时间跨度之大、涉及造型艺术之多、所包含的图片数目都是罕见的。从中国原始社会,到*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横跨上下五千年;从打制石器,陶器,青铜器到瓷器、玉器、漆器、书法、绘画、雕刻、造像……包罗万象;在原书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图片,总数超过400张,其中涉及出土文物、馆藏书画、器物、
《2020年度中国艺术发展研究报告》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第四次结集出版。中国艺术研究院各艺术学科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深厚的学术积累基础上,深入调研、严谨论证和透彻分析,形成了由导言和19个子报告构成的《2020年度中国艺术发展研究报告》,其中包含三大版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艺术学及其门类下各学科
阿尔珀斯在书中对荷兰绘画的描绘性进行了多角度的论述,指出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和荷兰艺术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前者主要是对一种文本文化的表达,理论家们教育我们去读解绘画,如此才能引出并阐释作品的多层次意义;相较而言,后者产生于一种真正的视觉文化,新知识以视觉的方式记录下来,绘画与地图都属于独特的荷兰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 作
《中国艺术小史》共收录郑振铎先生三篇艺术史论:《伟大的艺术传统》《中国古代绘画概述》《近百年来中国绘画的发展》,内容涵盖绘画、石刻、青铜器、玉器等多个艺术门类,简述了中华文明不同时代的艺术特色与艺术成就。《伟大的艺术传统》是郑振铎先生1951年应《文艺报》编者之约而写的,并连载于该报。原计划篇幅甚大,可惜未能完成。
一部帮孩子入门艺术世界的启蒙通识读物,一座收藏经典艺术品的纸上博物馆,从洞穴壁画到青铜器,从金字塔到故宫,从文艺复兴到岭南艺术,从达·芬奇、凡·高、毕加索到吴道子、顾恺之、齐白石,从《蒙娜丽莎》《星月夜》到《清明上河图》《群马图》,从艺术故事、艺术流变到艺术之旅、艺术游戏……
本书从清末民初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萌芽为发端,按照历史顺序总结和概括民国时期(共38年)高等美术教育的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地客观地介绍了各类高等美术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规模、师资聘任、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内容。系统地总结和概括了民国时期高等美术教育的十大办学特色,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的办学体制,践行了中西结合,创造时代
《犍陀罗石刻术语分类汇编(平)》是意大利考古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区始于1956年延续至今的考古工作的结晶。这项持续数十年的科学工作,对象是犍陀罗考古领域中首次基于可靠的地层发掘的佛教遗址,时任领队的多米尼克·法切那等学者据此编纂了一部对大量石刻资料进行分类、描述的术语汇编。其中包括雕工工具、建筑、装饰纹样、人像神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