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今《论语》诠释中所存在的各种观点之间的差异和分歧,本书选取《论语》中最能体现其根本思想且历代有着不同诠释又为当今学者最为关注的重要概念和论题,以朱熹的诠释为中心展开论述;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分析朱熹的诠释与汉魏诸儒的异同,以及清儒的诠释与朱熹的分歧与相通,不仅对当今各种观点的来龙去脉作出梳理,而且对其相互差异和矛
本书为国际著名汉学家、哲学家安乐哲(RogerT.Ames)的新作,是我馆2021年出版的安乐哲所著《AConceptualLexiconforClassicalConfucianPhilosophy(经典儒学核心概念)》一书的配套用书。本书用英文写就,作者首先在“阐释域境下的儒家自然宇宙论”一章中综述对儒家典籍、核心
本书是一部解读道德经的通俗读物,以师生对话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诠释了老子的《道德经》。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两大源头之一的老子哲学,使中国思想站到了哲学的制高点,老子万物源于“道”、循“道”而为的宇宙观,对现代科学研究宇宙起源和发展,依然具有启迪作用;他的辩证唯物思维方式,直到二千多年后的黑格尔辩证法诞生才被超越。本书从现代
本书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博采众家之长,力求融会贯通,解证更加精当独到,读过此书,读者读到的不仅是论语及其解释,更是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精神。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本书是一部解读《易经》的著作。作为儒家的“群经之首”的《易经》是中国文化中集哲学性、科学性、未来性于一体的奇特的著作,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自古以来,注解《易经》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多数都支离复杂,越说越玄,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无缘领略《易经》的博大智慧。谷园先生在本书中则力求简易,从日常生活和工作入手,诠释《易
《孟子》是中国先秦儒家的重要典籍,全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其中的“天时地利人和”“民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等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思想。《简体竖排诵读本:孟子》以通用古本为底本,对市面上同类书中的一些断句、
本书为中华儒学经典著作集成《儒典》的精选版的一种。在《儒典》215种底本的基础上,根据读者需求量大、市场流传少、版本品相精良的标准,选取能够集中体现儒学发展脉络、文献价值高的底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附释音毛诗注疏》《礼记》《春秋左传正义》《四书章句集注》等6种),单独影印出版,更大程度地方便广大读者翻阅、赠藏、
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