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嘎
在这本诗集中,作者通过自己历时5年、跨越两座大陆而创作出的117首诗歌,书写了他对于生存、死亡与永恒的隐秘体验。四个主题各异的篇章,写中国,写美国,写生命,写未来,记录下他不断向神秘又陌生的世界进发的过程,这场个人的旅行被命名为“未来主义诗歌运动”,意在从这场消解了历史与意义,充溢着噪声的狂欢中,拖动被异化的肉体,在日
新韵古诗是对传统格律诗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本书是一本个人创作的诗歌集。以新韵古诗这一新型的、方兴未艾的诗歌创作形式,以“故土乡愁”和“心灵乡愁”为主题,通过对童年生活、人物群像的描写,生动刻画了变革时代个体命运的沉浮裂变,体现了一位农民之子、一位普通知识分子对乡村故土的深深眷念、对底层群众的天然关切和对心
本书共分五部分,没别是“转弯的火车”“做一条好牛”“鸟飞过的天空”“给动植物正名”“古风诗雅颂”。作者的诗歌精短但赋有韵味,以独特的视角去领略世间,再以巧妙之笔法描写,从而创造出有着浓浓画意的诗歌,给人以美的享受。他擅长收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融入诗歌中,习惯用简洁赋有力量的词语来抒发自己辽阔的内心,在阅读作者的作品中我们
本书是和上海市作家协会合作项目“上海诗人”系列连续性读物之一。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散文家赵丽宏先生担任主编,著名诗人季振邦先生为执行主编,收入众多著名上海诗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合集,是上海诗人的新作佳作展示之地,满足当下喜欢读诗之人的诉求。本期的作者有刘川、李樯等著名诗人,而“上海诗人自选诗”“华夏诗会”等栏
《古桐乡诗选》十二卷,文聚奎、戴钧衡辑纂。刊布于清道光二十年。戴钧衡(1814-1855)字存庄,号蓉洲,今桐城市孔城人。与方苞、戴名世、姚鼐、方东树等人有“桐城八家”之誉,传世有《蓉洲初集》《书传补商十七卷》等著作。《古桐乡诗选》是除了《龙眠风雅》和《桐旧集》之外的另一部桐城诗歌选编,编于清道光年间,主要范围限定在桐
这是一部充满音乐特色的诗集,收录了民族声乐歌唱家邓超予原创的70首诗歌及歌词。全书中英文对照,诗作词句唯美,节奏自如,有如小河淌水的清扬婉约,亦有心怀家国的民族豪迈。其中超予的部分诗词被著名曲作家、中国音协副主席戚建波老师谱曲,并由超予在CCTV""音乐公开课""、""乐游天下""、中国文联""百花春晚""等央视舞台演
本书内容包括:除夜、元日、立春偶成、人日思归、元夕、插秧、将归、社日、北地花朝、上已日晚步商墓西村、寒食、清明、端阳竞渡等。
本书是诗人孜格的诗歌合集。作者表达了对故乡、爱情的眷恋,对生命的不停叩问。作为三峡游子,巴山的山山水水,自然成为作者的诗歌意象,已经根植于作者的灵魂。而成都平原是作者的第二故乡,对于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人间三千年的美好场景,作者用诗性的眼光,实验了一场哲学的表达。孜格的诗擅长综合运用通感、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
本书是一本诗文集。作者出生在位于绥阳县城西北的天台山脚下,那里的乡人喜植树,尤以李树为多。胞衣之地,有树、有山、有水、有和睦的乡邻,便成了她创作的源泉。本书共有“浮光掠影”60篇,主要内容是乡情、友情和一些作者亲身经历的事;“血脉证据”13篇,主要是与家族有关的亲情文字;“读与听”主要是读一些的感想。此外还有一些歌颂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