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作家生活照、作家简介、相关研究论文、创作谈及主要作品构成。收录了《前景广阔的小说家》《用文学捍卫精神的高贵》《南飞雁小说中的“世态人情”》《全鹏的写作道路》《消费主义影响下乡村书写的转变》等文章。
慈善行为是播撒爱心、升华自我的高尚追求。慈善公益是帮困济贫、服务社会的崇高事业。宝安区慈善会成立十五年,成长为深圳市“资金最雄厚、救助群体最多、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区级慈善会,宝安慈善模式闻名全国。宝安慈善事业能有今天的繁荣景象,离不开千千万万宝安慈善人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他们来自各个领域、不同阶层,为慈善事业
程顺和一生致力于小麦育种,他主持育成的扬麦5号、扬麦158等小麦系列品种,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他为把“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贡献了毕生的心血和汗水。程顺和两次荣获国家科技界最高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和袁隆平一起被评为“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内涵和奥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保护工作,第一步就是对传承人掌握的活态遗产进行访谈和记录。非遗名录的申报,为传承人建档,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注入新的活力。近年来,以口述史方式采集、整理、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进行视频、音频、图片等全媒体采集建立文化基因记忆
本书讲述的是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同志与其夫人许鹿希的爱情故事。作品讲述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邓稼先同志参加研制原子弹的工作,此项工作涉及国家最高机密,必须高度保密,对家人不能有丝毫透露。为了完成重任,邓稼先在研制基地秘密研制原子弹,对于他的家人而言,几近人间蒸发,先后经历了28年。这28年是邓稼先同志隐姓埋名、为国奉献、为
朱有燉是明朝宗室,南直隶凤阳府凤阳县(今安徽省凤阳县)人,明代杂剧作家。作为明初著名戏曲作家,限于文献不足,人们对朱有燉的生平知之甚少。本书在全面深入爬梳明清史料、方志、文人著述等相关文献基础上,以朱有燉生平年代为序,以帝王年号为主,以干支纪年、公元纪年为辅,运用文史互证等研究方法,沿波讨源,考辨真伪,勾稽朱有燉家世生
本书稿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汪楫诗文集整理研究”的成果(项目号:1805))。汪楫(1636—1699),徽州休宁人,字舟次,号悔斋,一号耻人,晚号觉堂居士,清初著名诗人、书法家,著有《崇祯长编》《悔斋集》《使琉球杂录》等。本书围绕汪楫家世与生平、汪楫著述版本、交游考述、文史思想、诗歌创作及其成就、
张伯驹(1898—1982),号丛碧,河南项城人,爱国民主人士。张伯驹在文物鉴藏、诗词、书画、戏曲研究等艺术领域均有深厚造诣,成就卓著,享有盛名,是我国近代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名人之一,也是河南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本书以历史真实为基础,研究了张伯驹的多方面文化贡献,内容涉及张伯驹文化艺术成就、人格魅力、逸闻趣事等方面
绍兴平湖调,又称“越郡南词”、“绍兴平调”,是流行于浙江绍兴及其周围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相传这一曲艺初创于明代初期,成型于清代初期。绍兴平湖调文辞高雅,曲调优美,旋律丰富,风格独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音乐性和艺术性。传统节目有《甘罗记》、《古玉杯》和《双鱼坠》等。2006年5月20日,浙江省绍兴市申报的“绍兴平湖调”经
梁敦彦(1857—1924),顺德著名乡贤。曾任清外务部右侍郎、会办大臣兼外务部尚书等职,民国时期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梁敦彦在中国近代通讯、铁路、交通方面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在维护国家主权、开拓国际关系上贡献良多且影响深远;更因推荐詹天佑建造京张铁路与力促创建清华大学,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发挥深远影响而名垂史册。本书以翔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