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对增城地区进行区域系统考古调查的成果。调查队从2016年3月开始进行田野调查,持续到2017年5月,历时14个月。本次考古调查在考古数据收集、管理、分析和展示等方面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
《中国文物年鉴·2022》是国家文物局组织编写的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2021年文物、博物馆事业基本情况的资料工具书,是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部门共同参与编写的,是全国文物系统通力协作的成果。 全书分为特辑(包括重要文章
许多生活在重庆多年的“老重庆”经常会说重庆是一座年轻的城市,除了“渣滓洞”、“白公馆”,没有什么太多的古迹遗址可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重庆是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就在你我身边隐藏着数不清的历史遗迹.本书分为“古城遗韵”、“陪都烟云”、“外事掠影”、“遗址星罗”四个版块共十六讲,重点向读者介绍重庆主城区范围内的各
本书主要收录了2016年至2019年大同市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在文物研究、陈列展览、科技保护、社会教育、文博发展等方面的科研成果,该论文集从多层次、多视角、多维度展现了大同市博物馆近年来欣欣向荣的蓬勃之态与峥嵘之势,特别是“总分馆”制的建设,为大同市博物馆的发展走向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大同市博物馆的人才建设创造了优
本书为文物考古类著作。开封繁塔的造像艺术极为精美,塔身内外镶嵌6925尊造像各异、形象生动的造像砖,这些造像砖大多为宋代的,堪称宋代文化和艺术的宝库,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该选题精选部分造像精美、保存完整的造像砖,以图片加文字介绍的形式呈现,内容丰富、生动形象,为研究宋代高度发达的文化提供了难得的实证,为读者了解开封繁塔
该书全面客观记录大足石刻的现状和1949—2020年文物事业的发展历程,总共分为综述、大事记、上下二篇及附录四部分,约67万字;记述时限自1949年起,至2020年底为止。上篇大足石刻收录大足区行政区划内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石窟以外的其他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馆藏文物作为附录收录。上篇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截至2009年12月,通过考古发掘、收购、调拨、接收捐赠等方式,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已达16.6万余件(套)。《广东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大系》计划出版16册,本卷为铜器与钱币卷。本卷挑选广东省博物馆藏精品铜器和钱币共约150件/套进行出版,文写约10万字,图片约350幅。铜器包括容器、乐器、武器与工具
本书汇集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原副馆长李遇春研究员对新疆考古文物的发现与研究成果,对尼雅遗址,新疆各地发现的一部分历代印章、彩陶、绢画、陶制人物,以及出土毛织品进行了研究,论述了新疆古代出土文物的应用功能及其重要意义。全书通过新疆文物概述与保护、考古调查与发掘以及对具体文物的探讨与研究,考证了文物名称、诠释其内涵、探
本书是一部依据大规模文物普查,利用最新考古成果详细著录北京地区辽金时期各类文物、遗址遗迹的信息的专业性图录。分遗址、墓葬、摩崖题记、遗物四部分进行论述,简要介绍相关文物历史信息及考古、保护情况。附录有:已著录的北京地区辽金石刻、北京地区部分辽金石刻目录。由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编纂。辽金两代奠定了北京古都的基础,在北京城市
本书稿是精品学术丛书“中国-东南亚铜鼓系列”的第4卷,主要介绍了印度尼西亚铜鼓的基本情况。全文以中文、印度尼西亚文、英文3种语言写就,从印度尼西亚铜鼓概说、印度尼西亚铜鼓分类说明、印度尼西亚现代铜鼓文化3个部分,详实地介绍了印度尼西亚铜鼓研究的情况,客观地记录了印度尼西亚铜鼓的全部馆藏信息和部分私藏信息,并辅以精美的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