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辑录本草、饮食等多种文献并加以亲身见闻而成的食物本草著作,是一部医药学和饮食方面的专著,出版于1691年。卷首为本草图。作者将药物分为水、火、谷、菜、果、鳞、介、禽、兽等10部,收集食物药220种,采辑《本草纲目》及有关食疗本草类之论述。记其性味、主治及附方等。另附二卷,其一为《日月家钞》,载有救荒方、食物宜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妇科名医尤昭玲先生妇科临床,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尤昭玲妇科临证用方》基于妇科临床实用原则,遴选了尤昭玲先生特别推介并临证常用的古今经方、验方及其自创方正方400余首,类方近200首。全书共7章。第一章除简要介绍妇科方剂的定义、起源与发展外,着重探讨
作者在本书中对20首经方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进行了系统地梳理与深入地剖析,并对每一首经方皆详细解说了其在各种肿瘤治疗中的心得和见解。
本书以拆解中医方剂的总病机为主题,将一言概之的总病机进行细化,具体解释每组症状出现的病机,以及在细分的病机之下,是哪些药物组在“分管”处理相应的症状。
本书设置正文和附录。正文共六章,包括中药炮制、药膳食疗、中药膏方、中药临床药学、草药药茶药酒,以及中药药事的传承教学、工艺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等;附录设置黄秋云个人简介、专著简介、建言献策、非遗之缘、出境学记、衡情酌理、中医情结、医德医风纪事等。
本书精选人参、西洋参、三七、川贝母、西红花、铁皮石斛、肉苁蓉、红景天、天麻、党参、天山雪莲、黄精等常见的24味药食同源中药,分为草本、木本、动物和菌类3类,介绍了与中药相关的传说故事、名称变化、加工方式变化、产地、野生采摘和人工培育知识、市场上常见假冒伪劣产品特征、真品特征、药膳食谱等。
本书共选取了16个常见病证,每个病证各介绍了4-5首高效普适方,每首方包括概述、各家经验举隅、笔者解读,每个病证的最后附有小结。
本书从阴阳升降、五行相易、天人相应等中医基础理论谈起,按照阴阳五行、脏腑生理归类并分析经典方、常用方。同时因处于共同的中医学理论框架,将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不同的辨证方式融汇于脏腑升降一气周流之中,从协调阴阳升降周转的角度,以五行周易之道分析、归类方剂,理解某一局部的生理病理以及对应方药。
本书以四言韵语文体,介绍了四百余味常用中药的功效和应用。全书以原著为依托,结合编者日常所遇病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各种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及配伍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