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总结了先秦以来中国翻译的历史、对外交流的发展以及中医英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旁及诸子百家之学和中西名家之论,内容丰富,资料期实,语言流畅,对读者了解我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发展和目前中医英语译的开展,定有裨益。
《伤寒论》是中医诊疗方面的一部经典著作,内容丰富,文义含蓄深奥,初学者往往感觉不容易习读。为此,任应秋在20世纪50年代编著了《伤寒论语译》一书,于1957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以明赵开美复刻、宋林亿校本作蓝本,去其重复,正其错简,分篇分条进行讲解,同时提供了相关的参考文献,因此每条分作“校勘”“音义”“句释
国学经典,精心设计、精致美观,烫金工艺皮面精装;装帧精致结实耐用,锁线精装随意翻阅不掉页;原著正版精读原典,配备原文+简明的注释和白话新解;精美插图,书中穿插大量图片,题解+注释+语译,为阅读增添兴趣。
本书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就中医的医疗特点“辨症论治”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可供目前一般学习中医者作为入门读物之用。
《难经》又被称为《黄帝八十一难经》,是对《黄帝内经》及上古医论中论而未详、未明之理进行探求的著作。本书流传坎坷,几乎湮没于世。国内诸多版本流传局限,难以寻觅,国内中医和史学研究学者因其版本难集而扼腕。
本书是吴雄志教授继《伤寒杂病论研究》、《重订伤寒杂病论》之后对《伤寒论》的又一解读。以内经解伤寒,融温病于六经,以六经统百家,探索寒温一统、内外一统与古今一统,并汇通中西,以西方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来解释五法六经,详探标本法、聚类法、平脉法、抓独法、截断法的内在规律及在六经辨证中的应用。本书从病入手,从病邪(新感)与体质
方证,就是方剂的适应证,更确切的说,是方剂适应证的主证。《方证学习精义》载方200余首,按方剂功效分类排列,每方由方剂组成、药物加减、服用(运用)方法、用于治疗、运用口诀、口诀图解、治疗病例、类症鉴别等项内容加以介绍,而以运用口诀一项为论述的核心所在,可谓执简御繁的成功之作。《伤寒阔眉》即将自己的体认夹附于《
本书为十三五规划教材配套用书,具有双效益。我社已出两版《中基习题集》,效益很好,年年重印,本版与十三五规划教材配套,主编由十三五教材主编承担,更切实用。
本书作者先后师从国医大师刘渡舟、王绵之、赵绍琴、关幼波、印会河等教授,颇得真传。从书稿可以看出作者有一定的临证积累,且对于临床一些疾病的治疗思路具有自己独到见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的研究目的,是研究张仲景医学理论的“背景理论”、“基础理论”,而不是在于研究某种疾病,或者三阴三阳六经的系统理论。这就好像是中医学之中,有内外妇儿临床各科的理论,而本研究则重点研究张仲景所提出的“中医基础理论”,实即为“仲景医学基础理论”。 张仲景的学术贡献,过去一直认为主要是“方证”理论、在于其对具体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