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张斌贤所领导的团队近年研究成果的重要呈现。本书在充分研究历史文献和广泛借鉴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美国教育变革的社会条件和思想基础、儿童观念的变迁及其对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新型学校实验的兴起、中学课程改革以及中等教育制度的重建等主题,对进步主义时期美国教育变革的主要方面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梳理、分析和挖掘,是
本书运用计量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和历史学、地理学、教育学、区域研究等理论,通过对民国时期的教育年鉴、档案、报刊等文献资料的爬梳,尽可能复原民国时期四川地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各类学校和部分社会教育机构的分布,并依据民国时期四川教育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分1912—1937年、1938—1945年和1946—194
本书收录富有代表性的教育史学研究论文十余篇,主要内容是教育史学科建设研究、新中国教育成就研究、教育人物传记研究、教育史学学演进历程研究等。
本书以中国和外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的发生、演变的过程及其规律为主要内容,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中外教育历史的优秀遗产,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涵养人文和科学的精神。涉及的内容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自古以来中外教育制度的嬗变轨迹,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政策的落实和办学实践的经验,等等;二是自古以来中外杰出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让教育更加尊重生命姚跃林教育演讲录》收集了厦大附中校长姚跃林面对学生、教师、家长的各类演讲。按尊重,根于独立人格的培养尊重,与高远的目标相联结尊重,是人与人的一种关怀三编,从不同的话题切入,立足现实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把教育的专业问题和浓烈的人文精神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提升教育的觉悟和人生的境界。
本书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描述农民工子女的规模数量、分布形态、流动情况及受教育状况,呈现农民工家庭教育选择的经济、文化、教育、大众心理及孩子本身诉求等影响因素,阐述了农民工家庭的教育选择是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间矛盾的反映,解释了农民工家庭的教育选择是一种以线性机制为主导的多元选择机制,分析了农民工家庭的教
南怀瑾先生常谓:立国之本是文化。中华民族历经千年万载,文化渊远流长,在新世纪到来之初,世界瞬息万变,炎黄子孙又该何去何从?本书为南怀瑾先生于廿一世纪初应各方邀请之讲课记录,内容涉及广泛,但终不离文化之根本;除凸显众所关心之话题,更望能唤起读者对文化教育之重视。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教育行业网站建设快速发展,大致可分为中小学网站、高等院校网站、教育行政机构网站等类别。2013年中国高校网站安全检测报告显示我国高校网站数量已达5万个,被调研高校中,此选题的调研高校中,平均每所高校建设网站149个。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网站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这些网站,逐渐成为学
首都教育发展与城市发展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实践命题。本研究拟以历史与比较的视角,围绕北京在实现四个中心战略目标过程中,教育服务于四个中心建设现状分析及其未来发展战略展开研究。
本书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学习辅导本,较精准地解读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我国在2019年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的任务部署,深刻地分析了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的意义和重大作用。本书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突出问题、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以改革开放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四个方